【摘要】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大國競爭博弈異常激烈的重要歷史時刻,在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之后世界格局由漸變到突變、國際格局加速演化,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格局都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的重要歷史時刻,總結共建“一帶一路”十年成就與啟示,看到行進中的問題,展望未來的發(fā)展愿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一、“一帶一路”十年來取得的進展
大家知道“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緣來:2013年9月至10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學院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在印度尼西亞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這兩者并稱“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標準的提法,更為標準的是加上“共建”,因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現在參與共建的已達到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它們與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本。這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跨國經濟合作重大行動,在這個意義上,現在叫做共建“一帶一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叫做共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
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當時,是把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同創(chuàng)造的古絲綢之路精神,在新形勢下賦予其時代內涵,主要著眼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相關國家,沿線相關國家大致上有65個國家(包括中國),除了印度沒有參加外,古絲綢之路沿線參與的國家是64個國家。按照這64個國家不同的方向分為了六條經濟走廊或者通道,還有連接各國的港口,叫作“六廊六路多國多港”。
第一條經濟走廊是新亞歐大陸橋。為什么叫新亞歐大陸橋?是相對于原有的第一歐亞大陸橋而言的。原有的叫西伯利亞大陸橋(英文名:SiberianLandbridge,SLB)是世界第一條連接歐洲、亞洲的大陸橋。由俄羅斯東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為起點,橫穿西伯利亞大鐵路通向莫斯科,然后通向歐洲各國,最后到達荷蘭鹿特丹港。這條鐵路貫通亞洲北部,整個大陸橋經過俄羅斯、中國(支線段)、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荷蘭7個國家,全長13000公里左右。由于這條鐵路大動脈把歐洲、亞洲和非洲在地理上連成一體,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以及南南合作(尤其中非合作)的增強,歐亞非大陸的陸路交通需統一規(guī)劃、建設,主要是建設歐亞非“五縱五橫”運輸大通道(鐵路、公路等)。
新亞歐大陸橋跨越歐亞兩大洲,聯結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長約10800公里,通向東亞、中亞、西亞、東歐和西歐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我國黃海之濱的江蘇省連云港市,向西經隴海鐵路的江蘇徐州、河南商丘、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陜西渭南、西安、寶雞、甘肅天水等站,由東向西連接蘭新鐵路的甘肅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新疆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等站,由東向西再向西經北疆鐵路出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至荷蘭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目前正在規(guī)劃建設第三亞歐大陸橋,指繼第一、第二亞歐大陸橋之后, 再興建一條由深圳港為代表的沿海港口群、經云南而連接南亞、西亞并同時連接北非、再延伸到歐洲的一個以鐵路交通為主體的運輸網絡系統。
從天津出發(fā)的路線最短,在中俄境內的距離也最短,運費應最省,但是北京—天津的鐵路運力非常緊張,增加運輸比較困難。況且,在蒙古境內的收費標準較高,對中俄兩國都不利。連云港方案優(yōu)點是鐵路在中國境內的距離較長,達4100多公里,可以服務更多的內陸省份。十年來形成了這三條鐵路大動脈,未來會形成第四條,就是中吉烏鐵路,即從中國新疆克州過吉爾吉斯斯坦連接烏茲別克斯坦,通過這條線和歐亞大陸橋連接,形成第四條連接線。這條線就比原來的歐亞大陸橋連接線少800公里,可以減少7-8天的路程。如果現在啟動,這條鐵路有可能在2027年修通。還有一條大家不太關注,原來西伯利亞這條鐵路大動脈和原來的歐亞大陸橋是沒有連接的,現在從西伯利亞出發(fā)的歐亞大陸橋通過滿洲里,也就是通過黑龍江省和國內的歐亞大陸橋,和通向歐洲的歐亞大陸橋已經實現連接,現在的俄羅斯也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的起點,而且是連接點。以上是共建“一帶一路”六廊六路的第一條經濟廊道。但有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如:我國境內蘭新鐵路是單線,石油運量較大,缺水嚴重,運力比較緊張;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也是單線,運輸的能力小,經常塌方斷道,是進出西北的卡脖子地段;徐州以東的隴海段亦為單線。境外因蘇聯解體,中亞變成了很多國家,許多問題協調困難;鐵路建設與集裝箱方面的技術問題因穿越不少山洞而受阻。
第二條經濟走廊是中巴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起點在新疆喀什,終點在巴基斯坦瓜德爾港,全長3000公里,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貫通南北絲路關鍵樞紐,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在內的貿易走廊,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先行先試項目,十年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這一條經濟走廊對于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并且?guī)椭突固棺呦蚋辉#l(fā)展經濟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中巴經濟走廊于2013年啟動建設。2015年,中巴兩國政府簽署了逾50項合作協議,確定了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合作為四大重點的“1+4”合作布局,走廊建設和巴基斯坦發(fā)展駛入快車道。十年來,走廊建設為巴基斯坦各地的基礎設施發(fā)展、能源生產、工業(yè)合作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據我駐巴使館提供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走廊已累計為巴帶來直接投資254億美元,累計創(chuàng)造23.6萬個就業(yè)崗位,幫助巴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電力和886公里國家核心輸電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