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寄宛 首都師范大學教師工作部部長 教授
本期報告的題目是“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新時代新征程師德建設再譜華章”。
一、牢記初心使命,增強責任意識
“師者,人之模范也”,出自西漢著名學者揚雄的《法言》首篇《學行》。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金秋十月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作報告,題目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對教育系統(tǒng)來說,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中心任務是要把全體師生員工的思想統(tǒng)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立德樹人、治校理教的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建成教育強國的各項任務上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強化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tǒng)籌部署,并擺放在整個報告的第五部分,凸現(xiàn)了教育事業(yè)的重要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培養(yǎng)造就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fā)展大計”,要“努力培養(yǎng)造就更多大師、戰(zhàn)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chuàng)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梢哉f,黨的二十大對教育領域寄托了無限期許。正所謂“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師德建設需不斷強化意識和責任擔當。師德,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必備品德;師德,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管理者、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各方面關系的行為準則;師德,是教師行業(yè)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行業(yè)中的特殊體現(xiàn)。
唐代文學家、思想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這句話指出教師第一位的責任就是傳道,道就是思想和價值觀念,同時,還體現(xiàn)了師德。教師還有授業(yè)解惑的作用。教師在教授知識、答疑釋惑中誨人不倦,循循善誘,這也體現(xiàn)了師德。教師還是管理者。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公平公正,愛護每一位學生。教師還有示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強調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的舉手投足都應該有師德。教師還是研究者。因為常態(tài)化的教研活動不僅需要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還需要增進師德的認識水平。
中國是人口大國,無疑也是教育大國,我們擁有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教育體系,所以,師德師風的建設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我國事業(yè)發(fā)展的興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指出教師有六項義務:一是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二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三是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四是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五是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六是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都對教師提出了諸多的師德方面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于第30個教師節(jié)前夕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勉勵廣大師生做黨和人民滿意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yè)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yè)之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我們知道,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fā)展史上,英雄輩出,大師薈萃,這都與一代又一代教師的精心培育是分不開的。對于老師來說,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好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堅守人格底線,以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和帶動學生。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一個教師德之昭昭,其業(yè)也昭昭。一些教師能讓學生記住一輩子,重要原因在于他們擁有高尚的人格。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yè)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時代,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各行各業(yè)都給予了極大的勉勵。在教育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曾作出重要指示。
黃大年教授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系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黃大年同志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2017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黃大年教授的赤子情懷,高揚起一面師德高尚、科研報國的旗幟,令全社會為之敬仰,讓學校師生為之感動和自豪。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yè)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yè)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之中、融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李保國同志生前是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山區(qū)開發(fā)與經(jīng)濟林栽培技術推廣工作。常年高強度工作讓李保國積勞成疾,58歲的他突發(fā)心臟病,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李保國教授曾說:“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最見不得農(nóng)民窮”。他以知識分子特有的愛國情、特有的報國志,把教書育人的生動實踐,把農(nóng)業(yè)大國的科研論文,寫在了祖國廣袤的土地上。李保國教授堪稱新時期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論語》記載,“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這部分的意思是,子路問怎樣做才是君子??鬃诱f:“修養(yǎng)自己以做到恭敬認真。”子路說:“像這樣就可以了嗎?”。后面寫道,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這部分的意思是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并且使別人安樂。”子路又問:“像這樣就可以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并且使百姓安樂。”
李德威生前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構造地質學家。他常年跋涉在青藏高原主要構造帶開展地質研究,行程超過8萬公里,最終積勞成疾,倒在了病榻上。病危之際,他拼盡氣力寫下遺愿“開發(fā)固熱能,中國能崛起”。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李德威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懷人民、至誠報國的大愛情懷;學習他執(zhí)著探索、攻堅克難的科研精神;學習他愛教愛生、立德樹人的師德風范;學習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北宋學者張載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chǎn),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理想和追求,也是當今中國教育和知識分子們的情懷和信念,志存高遠,雖遠不怠。
李芳生前系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qū)董家河鎮(zhèn)綠之風希望小學教師。一天下午放學以后,李芳老師像往常一樣護送著學生離開,突然,一輛疾馳的無牌照三輪摩托車飛馳而來,在這緊要關頭,李芳老師把她身邊的學生推開,義無反顧用自己的身軀擋護了學生。學生無礙了,而李芳老師卻因公殉職。李芳老師在危急時刻的突出表現(xiàn),集中展示了人民教師舍己為人的人性光輝,生動詮釋了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的高尚師德。在李芳老師的英雄壯舉里閃爍著愛生如子的母性般的師德光輝,她是我們身邊最美的教師,是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張桂梅老師是全國十佳師德標兵,2021年,她榮獲了“七一勛章”。張桂梅老師愛生如子,針對山區(qū)女童失學的情況,四十余年來,她不顧山區(qū)的泥濘,爬坡過坎,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家訪,讓失學女童回到了校園。她創(chuàng)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qū)女孩圓夢大學。她傾其所有,把一切都奉獻給了學校、學生們,和她所鐘愛的教育事業(yè)。
師德具有超越一般職業(yè)道德的示范性。楊昌濟曾說,教育者,寂寞之事業(yè),而實為神圣之天職。朱自清曾指出,教育者須對教育有信仰心,應努力成為以教育為信仰的人。陶行知曾說,教師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yǎng)到無愧人師的地步!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高度贊揚教師這個職業(yè),他認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就是教師,教師應該是道德卓異的優(yōu)秀人物。
學校是社會的精神文化高地,對全社會都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學校要在立德樹人上做標桿,教師要在師德師風上做表率,努力爭做“四有”好老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