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首頁> 報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謝保成:《貞觀政要》與“貞觀之治”(4)

(二)其余幾卷的具體內容

《貞觀政要》第五卷共五篇,分別為《論仁義》《論忠義》《論孝友》《論公平》《論誠信》。第六卷共九篇,分別為《論儉約》《論謙讓》《論仁惻》《論慎所好》《論慎言語》《論杜讒邪》《論悔過》《論奢縱》《論貪鄙》。把儉約、謙讓排在前面,將奢縱、貪鄙放在最后,從這個排列順序我們可以看出吳兢提倡什么、反對什么。

這兩卷主要講以德治國。唐太宗、魏征、房玄齡等人多次強調,仁義是立國之本。他們還將司法公平與誠信聯(lián)系在一起,倡導“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貞觀元年,長孫無忌被太宗召見,情急之下未解佩刀入宮,出門時才被監(jiān)門校尉發(fā)現(xiàn)。宰相封德彝認為,監(jiān)門校尉失職,應該處死;長孫無忌誤帶刀入,罰銅二十斤,太宗表示同意。大理寺少卿戴胄當即反駁:長孫無忌帶刀入宮,校尉沒有發(fā)現(xiàn),兩者同樣是失誤,為何一個只是罰銅而另一個要處死呢?太宗聽后反思:“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怎能因為長孫無忌是皇親國戚而包庇他呢?于是又重新審議,免去了監(jiān)門校尉的死罪。

根據《貞觀政要·卷六·論儉約》記載,唐太宗因為漢文帝提倡節(jié)儉對他十分推崇。貞觀時期的三個宰相一個戶部尚書,臨死時家里簡陋到沒有可以設靈堂的地方。岑文本當上中書令后,旁人勸他趕緊趁機置辦點家產,他說:“吾本漢南一布衣耳,竟無汗馬之勞,徒以文墨致位中書令,斯亦極矣。荷俸祿之重,為懼已多,更得言產業(yè)乎?”

根據《貞觀政要·卷五·論孝友》記載,房玄齡對繼母非常孝順。繼母生病后,他親自伺候,端湯喂藥,還為她烹飪可口的飯菜。醫(yī)生來看病,他親自到門口接送。房玄齡作為第一宰相,同時也是孝順的典范。

根據《貞觀政要·卷六·論慎言語》記載,唐太宗講話之前首先考慮的是他的話是否會給老百姓帶來危害,造成負擔。

《貞觀政要·卷六·論杜讒邪》記載,貞觀十六年,太宗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來記我行事善惡?”遂良曰:“史官之設,君舉必書。善既必書,過亦無隱。”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書吾惡。一則鑒前代成敗事,以為元龜;二則進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則斥棄群小,不聽讒言。吾能守之,終不轉也。”唐太宗稱自己一生“勤行”三件事:一是總結前代帝王得失來治理國家;二是任用賢人;三是貶斥小人。他規(guī)定“有上書訐人小惡者,當以讒人之罪罪之”,意思是對于誣陷別人的人,他誣陷別人什么罪就治他什么罪。比如造反論罪應該殺頭,誣陷別人造反,那么那個誣陷別人的人就要殺頭。一次,有人誣陷魏征謀反,唐太宗說:“魏征,昔吾之讎,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讒構?”直接將誣陷魏征的人拉出去殺掉了。

從第五、第六卷的內容可以看出,貞觀年間提倡仁義、謙恭、友愛,講究誠信,形成了崇尚節(jié)儉、杜絕讒邪、戒貪戒奢的社會風氣。加上前面講過的唐太宗提出希望天下百姓人人富裕尊貴的愿景,我們基本可以看出貞觀之治的大概面貌。

第七卷共三篇,《崇儒學》《論文史》《論禮樂》,基本屬于大興文教的范疇。第八卷共五篇,《論務農》《論刑法》《論赦令》《論貢賦》《辨興亡》,主要講固本寬刑。以農業(yè)為本,前面已經舉過固本的例子。寬刑強調律法是天下之法,非一人之法。因為各級官員總想通過抓捕罪犯來提高政績,所以唐太宗反復強調執(zhí)法應寬簡。貞觀四年,天下被判死刑的人只有29個。犯人少可以說是治世的一個標準?!侗媾d亡》里有兩章內容與第六卷《論奢縱》重復,說明奢縱與國家興亡是緊密相連的。也可能是吳兢本人也無法把二者完全割裂開來論述,在編纂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第九卷講征伐和安邊。安邊主要是針對如何安排突厥的問題。征伐主要講征伐高麗的事情。根據《貞觀政要·卷九·論征伐》記載,貞觀十九年以前,唐太宗伐高麗還能聽得進臣下的勸諫;但貞觀十九年以后,像隋煬帝一樣愈發(fā)好大喜功。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上奏勸諫太宗,但他仍堅持要去攻打高麗。這一篇實際上反映了唐太宗治理后期存在的一大問題。

總體說來,《貞觀政要》全書十卷四十篇,按照前四卷講君道、政體,第五、六卷講社會公德和從政要求,第七卷至第九卷講治國安邦的基本策略方針,第十卷強調慎終如始的思路,我們對全書的結構和基本內容進行了簡單梳理。

四、《貞觀政要》的影響、價值和存在問題

作為一部對治國施政具有指導意義的著作,《貞觀政要》與儒、法等各家著作不同。前者是經過時間和實踐驗證的,后者大多沒有實踐,還停留在思想的層面。因此《貞觀政要》中的經驗比之一般的思想著作對實際更具操作性,它的價值就在于既有對思想的總結,又有對實踐經驗的記錄。

唐代后期比較有作為的三個皇帝,唐憲宗、唐文宗和唐宣宗都認真讀過《貞觀政要》,這在《舊唐書》和《資治通鑒》中有記載。宋仁宗也認真讀過《貞觀政要》,他之所以要修《新唐書》,就是因為在面臨內亂外患的局勢時,想到唐朝的興盛,認為應該學習唐朝,特別是唐太宗對國家的治理。一直到南宋初期,宋代的各個皇帝都在修政訓,這實際上是政要的另一種說法。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政訓著作,大部分都失傳了,而《貞觀政要》經過歷史檢驗流傳了下來,足見其影響力。

當時的遼和西夏都翻譯了《貞觀政要》。元代戈直撰《貞觀政要集論》,將從唐代到元代戈直以前22位知名史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對《貞觀政要》的評論收錄其中。《貞觀政要》不僅在遼宋元流傳,還在唐憲宗前后被遣唐使帶到日本,形成了三個抄本,甚至成為日本天皇的教科書。

唐太宗作為封建社會帝王的標桿,《貞觀政要》作為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必須掌握的治國方略,始終受到推崇和效法,但《貞觀政要》的編撰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太過突出“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這一基本觀念,只記錄好的方面,忽略不好的方面。對魏征去世之后的事記的很少,沒有記唐太宗后悔,曾把魏征的墓碑推倒的事情。還有,唐太宗臨死前,對徐懋功很不放心,曾故意將徐懋功發(fā)配出去,再讓太子李治在登基后把他調回來,以此施恩來替太子李治籠絡人心,實際上就是玩弄權術。徐懋功老謀深算,知道唐太宗的用意,所以被調走時走得很果斷,在唐高宗繼位時順利被調了回來。這些事反映了唐朝后期國家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此外,《貞觀政要》還忽略了唐太宗治國思想中非常關鍵的一條,對少數(shù)民族一視同仁?!顿Y治通鑒》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在處理周邊民族關系曾說:“自古皆貴中華(指中原),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一重要思想觀念在《貞觀政要》中沒有體現(xiàn),找不到任何線索和類似的表達。再有,對一些事例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不夠準確,有的一看就是錯的。雖然書中片段截取自他本人修的國史,但實際內容比照《舊唐書》的原始文獻來還是有些粗糙的。這可能是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遺漏,或者是他本人出現(xiàn)了一些疏漏。

最后補充一下吳兢撰寫《貞觀政要》的初衷。前面我們提到吳兢得罪了張說,給父親守喪回來之后被張說趕出了史館。在這個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唐朝的朝廷已經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的苗頭,所以他編《貞觀政要》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勸唐玄宗向唐太宗學習。

吳兢從很早就開始編《貞觀政要》,但直到開元十七年才獲得將其進呈給唐玄宗的機會。當時宰相蕭篙正好兼修國史,又是集賢院學士。之前提到吳兢不跟張說共事之后就被安排在集賢院修史,他就借著這個機會把《貞觀政要》通過蕭篙呈給玄宗,意在提醒玄宗有國有家者,只要向唐太宗學習,就可以保證國家的長久存續(xù)。然而唐玄宗非但沒有讀《貞觀政要》,還把吳兢貶到了外地。這一貶之后,吳兢再次入朝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給一位皇子做老師,基本上沒有什么作為了。

吳兢上奏提醒唐玄宗要向唐太宗學習,做一個善始慎終的皇帝。他在上書表中以伊尹自比,將唐玄宗比作紂王,大概意思是紂王不尊祖業(yè)伊尹斥之,你唐玄宗不尊祖業(yè)我吳兢斥之。當時正好是唐玄宗四十五周歲生日,看到這樣的話肯定是火冒三丈。唐玄宗將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jié),讓全國人民都來給他慶生。而唐太宗認為母親產子的過程是痛苦,反對過生日,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早在開元十四年,吳兢向唐玄宗上奏,就提出過玄宗應該向太宗學習,糾正自己的行為,這時的唐玄宗已經有些德消志異了。作為一個身處盛世的正直的史學家,吳兢沒有一味歌功頌德,而能在盛世中發(fā)現(xiàn)頹敗的危險信號,向治理者提出保持善始慎終的有益諫言,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敦懹^政要》不僅提供了治國施政的實際經驗,也傳遞出一種盛中觀衰的思維方式。

這就是我今天要匯報的主要心得。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楊雪校對:吳自強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