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大意是,宗澤對岳飛說,雖然你的才能超過了很多能征慣戰(zhàn)的古代將軍,但你的作戰(zhàn)方式都是野路子,不是自古以來大家認可的戰(zhàn)法?,F(xiàn)在戰(zhàn)斗規(guī)模不大你還能應付,一旦將來成為大將,這些野路子不是萬全之策。岳飛在翻閱了宗澤給的陣圖后說,戰(zhàn)場形勢,瞬息萬變,這些陣圖,都是既定之規(guī),已成之法,以不變的陣圖去應對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是不可能取勝的。只有把“知”和“行”巧妙地結合起來,才能夠百戰(zhàn)百勝。
南宋治荒名吏董煟曾編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扶貧救災專著——《救荒活民書》。到了清朝,乾隆皇帝還對這本書稱贊有加,下令不斷刊印并向全國發(fā)行。董煟被人稱道,并不僅因為他在扶貧救災“知”的方面做出過驕人成績,更因為他還能處理好“知”和“行”的關系。
據(jù)記載,董??贾羞M士后不久,被任命為瑞安知縣,剛上任就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洪災。作為知縣,他必須承擔起救災的重任。按以往的救災舉措,一般是由官府出面開施粥的粥棚,這種做法有實際用處,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普惠性不夠。在鬧洪災的情況下,道路泥濘難行,肯定會有一部分人到不了粥棚就會被餓死。二是可持續(xù)性不夠。如果僅靠官府救災,難以持續(xù),因為官府人力、財力、物力有限。三是災民不易大量集中。如果組織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次生災害。
面對現(xiàn)實情況,董煟根據(jù)他在救災扶貧方面長期積累下來的“知”,決定因地制宜開展救災行動。首先,他說服當?shù)馗簧膛c官府共同拿出糧食救濟災民,然后又動員各方力量在其管轄范圍開設了十幾個粥棚。這種不拘泥慣例的做法活民無數(sh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