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培養(yǎng)興趣,熱愛公文起草工作。人常說:“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熱愛公文起草工作,才能從內心產生做好這項工作的動力。起草公文是一項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發(fā)揮以文輔政作用的重要手段,要求自己必須時刻注意學習觀察,善于思考研究。記得2000年初,我剛擔任辦公室負責起草文稿的副主任,單位主要領導問我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起草得怎么樣了,我回答,有的處室還沒報上來,等收全了就匯總出來。領導微笑著說,你這個辦公室副主任不能這樣當,要主動發(fā)揮參謀助手作用,超前謀劃,不能當事后“諸葛亮”。從此,我開始注意掌握和研究本單位的工作全局,各處室報來的材料只作參考。眼下各級機關都比較重視培養(yǎng)能寫文稿的人,上級部門招調干部都非常注重文稿起草能力,年輕干部要練好這項基本功,這對以后成長進步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厚積薄發(fā),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老話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多讀和能寫有直接關系。非洲有一種長得很高的草叫“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只有一寸高,之后每天長一尺多,幾天就長到一兩米,原來在最初的半年里它一直在長根,超過二三十米。巴西有一種“火紅花”,一開始小得可憐,但八個月后迅速生長,枝葉能把一畝地蓋上,原來它也是先長根系,后長枝葉。梁啟超學問深厚,當年寫《清代學術概論》,本是應朋友之邀為一本書寫序,但動起筆來不能自已,字數(shù)超過了原書內容,只能單獨成書。這些事例,充分證明了夯實基礎、勤奮積累的重要?,F(xiàn)在網絡十分便捷,有的年輕干部起草文稿直接從網上找來資料東拼西湊,這樣起草公文的能力永遠提高不了。積累材料,平時要做到案頭不離“三個本”:剪報本、摘抄本、日記本,經常“六個注意”:一是實際,干什么、學什么、積累什么;二是新穎,老生常談、人人皆知的不用;三是綜合,正面的、反面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完整的、零碎的,權威的、民間的,都留心積累;四是及時,看到了趕快記下來,以免過后找不到;五是持久,長期堅持,積少成多;六是使用,經常翻閱應用,使之成為“活”素材。
第三,在干中學,多實踐、多練習、多寫作。起草公文沒有許多理論可講,也沒有什么“竅門”和“捷徑”,指望讀幾本“寫作知識大全”之類的書籍或參加幾次老秘網培訓,就能很快提高公文起草能力不太可能,關鍵是要多寫作、常練筆,“只有干得多,才會經驗多”。年輕干部要主動承擔文稿起草任務,把這項工作當學問對待、當事業(yè)去做。除完成領導交辦的文稿起草外,要特別注意業(yè)余寫作,無論是理論研究、學習心得、工作體會,還是雜文、散文、詩歌等都是練筆。機關單位無論哪個處室、哪個崗位都有業(yè)務值得研究,要結合實際自己給自己出題目,篇幅不必貪大求長,關鍵是不偷懶。工作、學習和生活有了新感觸,趕緊寫下來,一時思考不成熟也沒關系,先寫出草稿,放一段時間,再慢慢思考成熟。
第四,潛心鉆研,多總結、多請教、多揣摩。毛澤東教育領導干部要學會“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法,即抓先進典型和落后典型,促進中間大多數(shù)。這個方法也適合學寫公文,正如魯迅講,文章應該怎么寫,要從已有定論的作品中去領悟;而不應該怎么寫,則應從未定稿中去領悟。一要注意研究公文范例,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二要虛心向領導和高手請教,從中學人所長。領導改過的文稿,不要隨意丟棄,要琢磨為什么那么改。這些年,領導改過的稿子我都留存著,時常翻閱,收益頗多。三要從自己過去寫的稿子中吸取教訓,有針對性地改進,一日一點小進步,堅持下去必有較快提高。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