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行動綱領和政治宣示。今天我們圍繞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講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任務;二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三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進展和不足;四是在改革開放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任務
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列為全黨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任務。為什么這個問題如此重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是這次全會新提出來的。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并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當時就引起很大的關注。
2017年,黨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升到更高的位置。它不僅僅是改革的總目標,而且同整個國家現代化三步走大戰(zhàn)略掛鉤了。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屆四中全會表決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里面講得很清楚,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yōu)越性充分展現。這個目標和整個國家現代化的目標完全掛鉤了,所以說它非常重要,是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選擇。
前后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呢?這和2013年提出的內涵是一樣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里面有幾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我們所謂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肯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而不是其它的;是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大框架下,我們如何有效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二層含義,它講了兩點,一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二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按照我的理解,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指各項制度要現代化,不管是經濟方面的、政治方面的、社會方面、文化方面的,這些制度都要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指執(zhí)行制度的能力現代化,要使制度能夠變成現實,能夠落到實處,所以執(zhí)行制度的能力也要現代化。這就使三者構成一個關系,一個大的方面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現代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現代化,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能力要現代化,是這樣的內在邏輯關系。
我們在建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標準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首先,我們的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現代化,不是其它制度的現代化。這是一個大前提。在這個前提下,比如說我們的特點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這和西方國家不一樣。我們在現代化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如何進一步完善,這是一個問題。
其次,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我們國家的權力主體,如何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讓老百姓能夠參加管理各種事務?!稕Q定》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
再次,要保障老百姓的利益——民生,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我們的政策出發(fā)點,也是歸屬點,一切要以人民滿意作為衡量的標準。醫(yī)療、教育、社會保障、就業(yè)等民生問題按照老百姓的訴求,就要從制度上做出安排。
同時,對權力進行有效監(jiān)督,健全黨統(tǒng)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jiān)督體系,讓官員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把公權力管控起來。
還有,推動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要保護環(huán)境,不能造成大量的環(huán)境污染。這要求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二、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
此次全會公報用了較大篇幅談“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排在了第一位,又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同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連在了一起。顯然,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是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三個方向。
(一) 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放在首位
《決定》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放在13項重要任務的首要位置,并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要求全面體現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中,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吨袊伯a黨章程》總綱部分第一句話開宗明義,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憲法序言確定黨的領導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在憲法總綱規(guī)定的國家根本制度中充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的內容,這進一步強化了黨的領導地位的憲法權威。簡單來講,我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它在性質上根本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兩黨制或多黨制。
在這個框架下,十九屆四中全會特別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這個制度是一個體系,它不是單項的,要形成一整套制度,既要堅持,還要完善。所謂完善就是我們某些方面還有不足,還存在短板,我們如何使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能夠更好地落到實處,更好地為老百姓造福,保障老百姓的權益,這方面還是有一定空間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