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朱熹之后再說一下王陽明。談到王陽明就不能不提一個地方——龍崗書院,它在今天的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正是在龍崗書院,王陽明曾經(jīng)七天七夜割竹子也沒有割出來的理念,在這里被悟了出來,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這句的含義是王陽明明白了如何妥善處理好人和自我,人和人,人和動物,人和外物的關(guān)系。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文學博士叫三島毅,他曾經(jīng)寫過一首論及龍崗書院的詩:“憶昔陽明講學堂,震天動地活機藏。龍岡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可以說沒有龍崗書院就不可能有王陽明心學。
龍崗書院不僅成就了王陽明心學,而且還幫助王陽明干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破心中賊”,大家知道王陽明是明朝為數(shù)很少以文人身份被封爵位的,他為什么得了這個爵?因為他有軍功,曾經(jīng)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
平定寧王之亂之后,他還平定了江西南部的江南之亂,他當時發(fā)現(xiàn),那個地方的民風彪悍,如果僅是把那些山中賊剿滅了,是比較容易的,這是破山中賊。但是要破掉他們的心中賊,卻很難。怎么辦呢?他決定借助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書院,他在發(fā)生叛亂的地方建了很多書院,用來教化當?shù)氐睦习傩掌瞥闹匈\。
再看清代的林則徐。林則徐一生和書院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林則徐的父親叫林賓日,林家有幾個孩子,林則徐的哥哥叫林名赫,中國古人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兄弟之間如果取三個字的名字,中間那個字或者后面那個字是要相同的,比如,李鴻章、李漢章,曾國藩、曾國荃。李鴻章和李漢章是后面第三個字相同,曾國藩和曾國荃是中間第二個字相同。
但我們看,林則徐的親哥哥叫林名赫,除了都姓以外和林則徐其他的都不一樣,因為林則徐的父親也是一個讀書人,難道他不知道當時取名的規(guī)矩嗎?我想肯定是知道的,那為什么不安規(guī)矩來呢?林則徐這個名字和一所非常有名的書院有關(guān),這個書院叫鰲峰書院,有個對鰲峰書院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作用的人叫徐世征,他和林則徐的名字有關(guān)。據(jù)說林則徐出生那天,正趕上徐世征微服出訪,當時他擔任的是福建巡撫的職務(wù),這天正趕上下大雨,他就站在林則徐家門口避雨,而林則徐恰恰就在這個時候出生了,這位福建巡撫居然不擾民,沒有跑到老百姓家里面去避雨,當時看來,這個人是個好官員,所以林則徐的父親就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則徐,則就是法則的則,就是以徐世征為人生準則的意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