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裝飾性極強的小篆和別致的魏碑
(一)小篆
小篆放在了最后說,是因為它鏤纖屈盤、參差互進,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小篆的裝飾性體現(xiàn)在哪里呢?本來一個字寫直線就可以了,它不寫直線,要轉好幾個彎再下來,專門追求一種審美上的姿態(tài)。這種裝飾性意味著它是美術化的書體,而不是實際生活中能夠廣泛流通和使用的書體。在歷次考古發(fā)掘中,沒有任何一位古人的書信或任何一則皇帝的昭告是用小篆手書的,除了秦始皇時期用小篆去頒布統(tǒng)一詔令。當時的詔令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法律條文,是在正當場合使用的非常嚴肅的內容。
我們看下面這幅圖,在秦始皇登泰山的時候,用小篆封了山。
對整理小篆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人是丞相李斯。比起日常手書,或者說簡牘書體,小篆更加端莊唯美。但它也有缺點,受其美術化特點的影響,它無法成為生活中的常用字體,也就無法得到后續(xù)的長足發(fā)展。小篆相當于書法當中的儀仗隊,用來表現(xiàn)一個隆重場合中的一種儀態(tài),所以當隸書成熟以后,很多碑刻的正文改用了隸書,但碑額用的仍然是篆書,因為篆書具有端莊的儀態(tài)。雖然由于使用場合的局限性,小篆從秦代開始一直到后世都沒能成為人們使用的日常字體,但它也有自身獨有的意義。是什么呢?小篆比大篆更加規(guī)范,它保留了古文字的筆畫含義,在秦以后的一些記錄古文字造型的字典中可以作為字頭使用,比如《說文解字》就是用小篆做字頭。
(二)魏碑
楷書里還有一種體式叫魏碑。魏碑一般出現(xiàn)在兩種環(huán)境中,第一是墓里頭,第二是佛造像旁。
為什么叫魏碑呢?南北朝時期,國家并不統(tǒng)一,北方被少數(shù)民族占據(jù)了,建立了北魏政權,北方有一批人從山東、河南洛陽等地遷到南方定居,形成了王羲之所處的東晉及后來的宋齊梁陳。遷到南方的這批人總想著自己終究有一天要回到北方老家,所以他們死了之后會在自己的墓穴里找一塊磚或石頭,刻幾個簡單的字,闡述一下自己的身世,包括生于何年、卒于何年,老家在哪里,家族狀況等,后來人們把這些內容稱為墓志。留下墓志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即使我回不了老家,將來我的子孫還有機會把我遷回老家,并且很容易就能找到我的墓在哪里。
鮮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權,他們信奉佛教,因此開鑿了許多石窟。每當有人離世的時候,他們會在石窟旁造一座佛像,然后將佛造像旁的一塊石頭打磨平,再在石頭上刻上逝者的姓名,以祈求他在天國能夠不受病痛侵擾,獲得安寧。
不管是南方的墓志還是北方的佛造像,這些留存下來的文字資料被統(tǒng)稱為北魏碑刻,簡稱“魏碑”。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其審美價值與楷書既有類似,又有不同,故認為它是楷書中一種特別別致的書體。
下圖是北魏張黑女的墓志,也叫張玄墓志,因為這個人姓張名玄,字黑女。
從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字雖然是刻在石頭上的,但還有一些書寫的意味,是楷書,還帶著點隸書橫寬的感覺。這是非常好的墓志。另外還有一種墓志完全是刀刻的,筆畫斬釘截鐵,比如下圖。
這種字給人一種陽剛之氣。清朝末年,人們認為像王羲之那樣的手稿書體已經陷入了萎靡狀態(tài),古文字學家阮元、書法家包世臣、革命黨人康有為先后極力提倡魏碑字體,認為魏碑的陽剛之氣可以把書法從萎靡中解救出來。因此清代的人練習楷書多是從魏碑寫起,尤其是從清末到民國這段時間,這些人要么不寫字,寫的話都是從魏碑學起。包括極為空靈超脫的弘一法師,他在進入佛門之前一出手就是魏碑這樣的陽剛字體,進入佛門后心境慢慢改變了,字才開始發(fā)生了變化。
四、書體演變對學習和欣賞書法的指導意義
現(xiàn)在我們知道隸書是取代篆書作為日常使用的書體出現(xiàn)的,行書、草書和楷書又都由隸書生發(fā)而來,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隸書是書體演變的關紐所在。對上述內容,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總結:隸書是古今書體的分水嶺,是行書、草書及楷書的母體;小篆是裝飾性書體,草書是藝術性最強,最為抽象、寫意的書體。
隸書非同一般的意義對書法學習來說有一個不言而喻的啟發(fā)。什么啟發(fā)呢?學習書法首先不應該從楷書學起,而是從隸書學習,因為隸書筆法是一切其他筆法的基礎。學習書法從隸書練起,既符合筆法發(fā)展的歷史,也符合書體演化的歷史。另外,寫好隸書可以避免書法練習中的一個巨大的毛病——中怯??瑫且粋€起筆、頓、走、頓的過程,容易造成只強調兩頭忽略中間的問題,這樣中間的力量就會被削弱,顯得很單薄,這個就叫作中怯。但是寫隸書的時候,你必須保持一致的力量,穩(wěn)穩(wěn)地往前送,到末端才開始發(fā)生變化,這樣一來中間就不會怯弱。因此,學好隸書可以解決筆畫的力量感、筆法的正確性等問題。
無論是學習書法也好還是欣賞書法也好,剛才我們講到的幾種書體,每一種都有它自己的法度和相應的審美要求。篆書要有圓轉、有力量,勁直如矢、彎曲如弓,如果一個人的篆書寫的綿弱無力又有圭角(突然頓一筆,突然折一下),那你可以馬上給他打零分,因為他沒有遵照篆法。篆法要求婉轉而通暢,所以用筆一定要圓。如果一個人在寫隸書,里面包含一些掙折的動作,那你也可以給他打零分,因為隸法要求精致而細膩,不允許有那樣掙折的動作,更不允許寫散架。如果我們看到有人寫草書只是單純地把楷書連在一起,那也可以直接給他打零分,因為不合草書的法度。所以在欣賞書法作品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它是否符合書體的筆法要求和范式。在自己書寫的時候也一樣,可以有自己的風格,但不能違背法度。
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對書法書體演變的認識,謝謝大家。
(根據(jù)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