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誠信作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始終為國人所崇尚。從孔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到王安石的“人無信不立”,從孫中山“感化人最要緊的就是誠”的思想感悟,到中國共產黨人“說得到,做得到”的形象榮耀,千百年來,講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行為準則,深深地植入我們的文化基因中,成為國人安身立命之所在,進德修業(yè)之根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原則,人際關系賴以維系并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基石。不管歲月如何變遷,不管環(huán)境如何變化,重信守諾始終是受國人崇尚的做人做事道德底線,一直是中華民族最鮮亮的道德準則,廣為正義有識之士不懈追求和自覺行動。面對各種各樣的利益和誘惑,在時代思潮的沖擊中,以執(zhí)著地主動吸收新質的方式轉換為當代精神文明,既保持了質的千年延續(xù)不變,又實現(xiàn)了量的不斷積累與疊加,以致“商鞅徙木立信”式的守信成為施政佳話,“季布一諾千金”式的踐諾充盈于生活空間,“誠信農婦”、“信義兄弟”、“守信保安”等誠信故事層出不窮,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跡,生動展現(xiàn)了當代中國人以誠立身、守信踐諾的時代風貌。
講誠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準則,始終為國人所遵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誠信是朋友之間相交的重要準則,是維系友情的黃金資本。沒有誠信作底色,酒肉朋友、油水朋友,盡管平時你好我好“都挺好”,但真正遇到利害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就會“作鳥獸散”,決不能指望其“該出手時就出手”,共渡難關。這表明,講誠信本質上是一個“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的雙向互動,一個以心換心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時一事就可以完成的,而在持久和長遠。因此,面對誠信經濟時代的考驗,一些智慧的企業(yè)均把誠信作為最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自覺以“言出必行”的行為聚合企業(yè)人氣。如百年老店同仁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以誠信鑄造金字招牌,歷經滄桑而常青不衰;“晉商”“徽商”以信用為上,各領風騷上百年或上千年;海爾從張瑞敏砸不合格冰箱開始,始終堅持質量至上、客戶至上,從一個集體小廠成了世界級的民族家電品牌;今天中國的電子商務,每日達成上億筆網上交易,每筆交易都是信用在流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那些誠信經營的企業(yè),客戶主動上門、銀行主動上門、合作伙伴主動上門,優(yōu)質資源匯聚,發(fā)展如魚得水。他們都以新的實踐,證實了誠信的時代魅力和時代價值。
講誠信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原則,始終為國人所重視。傳統(tǒng)儒家思想以誠信為倫理道德的核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起點,《禮記·大學》就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要條件,認為誠在于仁,信近乎義,離開仁義談誠信如同舍本逐末,緣木求魚。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既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也不能在社會上立足,更談不上從政后會“仁愛”執(zhí)政。因此,《左傳》說:“信,國之寶也”,孔子說:“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意即如果君主做到誠信,則民眾就不敢不動真情說真話;統(tǒng)治者要實現(xiàn)自己的統(tǒng)治主張和意志,要得到民眾的擁護,取信于民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這表明講誠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本質上著眼的是人心工程、民心工程。“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國家或政權存續(xù)的重要因素就是要講誠信,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夠以誠信得到民眾的信任,這樣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也是遲早要垮掉的國家。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失誠信最終亡國喪命,就是一個典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詮釋,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高舉反腐倡廉大旗、持續(xù)高壓懲腐敗,彰顯的是順乎民心、取信于民的誠意,鑄造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的民心工程,也為中華文化精神家園誠信之花常在再添了沃土。
講誠信作為事業(yè)興旺的重要原因,始終為國人所秉持。中國古人對于誠信在事業(yè)興旺中的作用十分重視,荀子說,“商賈敦愨無詐,則商旅安,貨財通,而國求給矣”;《周易》中有“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孔子將事業(yè)之道歸結為“信以成之”。這表明,“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對社會而言,誠信是公序良俗。誠信是社會關系的無形紐帶,沒有誠信這個“結”,社會就會像斷了線的珠子散落一地。誠信的準則不僅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它還適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社會上各類失信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加重了人們的戒備心理,買東西怕挨宰、捐錢怕被侵吞,與陌生人交往怕上當,就連面對老人摔倒也害怕被“訛”而不敢扶,與社會失信有很大關系。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誠信觀,依然是社會和諧和睦的基本前提,依然是社會順暢運行的潤滑劑。喪失了誠信的市場,必然充斥假貨、欺詐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矛盾和糾紛,導致社會生活失序、經濟發(fā)展受阻。這也昭示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進程中,唯有大力倡導和牢固樹立堅強的誠信意識,才能建立和諧的市場經濟秩序。因此,把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把講誠信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要義,既是增強社會誠信、促進社會互信,實現(xiàn)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jié)、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這其中,所流淌著的必然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明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這一命題,深刻揭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表達。誠信對一個國家而言,是重要的軟實力;對于一個民族而言,是綠色的通行證。當前,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正在發(fā)生歷史性的變化,我們在國際上說話分量越來越重,除了綜合國力蒸蒸日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重情義、講誠信。加強誠信建設、打造誠信中國,既是樹立我們國家國際品牌和聲譽的需要,也是守護我們民族的“根”和“魂”。為了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不被物欲橫流污染,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是民族“根”和“魂”的衛(wèi)士,都應當成為留住中華民族共同記憶的護花使者,人人高度自覺、積極作為。唯其如此,我們才能無愧先賢,無愧時代,無愧未來。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