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滇緬地緣形勢與中國古代西南邊疆治理:經(jīng)驗與教訓(xùn)
——基于中緬邊地歷史變動為線索的考察
(一) 古來天險阻西域,人煙不與中原爭
——滇緬地勢及其地緣政治意義
緬甸位于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自治區(qū)和云南省接界,東部與老撾和泰國毗鄰,仰光瀕臨伊洛瓦底江。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緬甸從南到北長約2 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huán)繞。北部為高山區(qū),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 881米,為緬甸最高峰。
伊洛瓦底江是亞洲中南半島的大河之一,也是緬甸的第一大河。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伊洛瓦底江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恩梅開江(Nmai Hka,中國境內(nèi)稱獨龍江),發(fā)源于中國境內(nèi)察隅縣伯舒拉山南麓,西源邁立開江發(fā)源于緬甸北部山區(qū)。獨龍江東南流經(jīng)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后折轉(zhuǎn)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匯合后始稱伊洛瓦底江,南流后注入印度洋安達曼海。伊洛瓦底江全長2 714千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千米。在伊洛瓦底江東面并與其北南平行的還有薩爾溫江(又名丹倫江),為緬甸最長河流。該江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稱為那曲。離開源頭后進入云南境內(nèi)改稱怒江,入緬段稱薩爾溫江,或丹倫江。入緬后南下在毛淡棉附近,分西、南兩支入安達曼海的莫塔馬灣,并在河口處兩支流間形成比盧島。不含中國境內(nèi),河長1 660公里,流域面積20.5萬平方公里。
大凡能崛起為國家者,必有方便之外援;凡有外援,必有通道。緬甸之于印度,其通往中國的道路要平緩?fù)樤S多,縱貫緬甸北南的伊洛瓦底江——其交通意義相當(dāng)于貫穿中國東西的長江和貫穿中歐和東歐的多瑙河——給緬甸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從中國云南昆明經(jīng)保山至瑞麗出境至緬甸,地勢相對平緩開闊,是中緬通商經(jīng)貿(mào)的主干通道,同樣也是中緬關(guān)系中矛盾最為復(fù)雜的區(qū)域,中緬歷史上最劇烈的的拉鋸式?jīng)_突和邊界伸縮,也多集中于這一區(qū)域。
順瑞麗江可達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并由此直入印度洋,“早在公元前2世紀(jì)時,從中國的四川到印度的交通線已經(jīng)開辟”。西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張騫出使大夏(大夏國都在今阿富汗巴爾赫附近)回來,“言居大夏時見蜀布、邛仗,使問所從來,曰:‘從東南身毒國,可數(shù)千里,得蜀買人市。或聞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印度)。騫因盛言大夏大漢西南,慕中國,患匈奴隔其道,誠通蜀,身毒道便近,有利無害”。《后漢書》說:“海西即大秦,撣國西南通大秦。”大秦即古代羅馬?!缎绿茣愤€說緬甸:“地亦與波斯、婆羅門接,距西舍利城二十日行。西舍利者,中天竺也。”中國人古時就知經(jīng)緬甸可入印度至伊朗和地中海。故此,特別是在近代以來當(dāng)西域或東海被困之后,滇緬通道就成了中國與國際聯(lián)系的重要通道;與此相應(yīng),歷史的中緬甸邊界拉鋸式?jīng)_突,多集中在保山經(jīng)瑞麗至伊洛瓦底江這片開闊和相對平緩的區(qū)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