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一下“夙夜在公”在《國風·召南·采蘩》里的含義。第一句,“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就是在何處。“采蘩”的“蘩”是一種植物,現(xiàn)在叫白蒿。蘩這種植物生長在水邊。在春秋時期,蘩主要有兩種作用:第一,可以食用。它是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嫩莖可以吃,并且可以入藥。第二,蘩是一種重要的祭品。《左傳》里說:“蘋蘩溫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所以在那個時代,蘩是一種應(yīng)用普遍的植物。我國現(xiàn)在還有一部分地區(qū),保留著農(nóng)歷三月食白蒿(也就是蘩)來防疫的習慣。
這是當時人們采蘩的背景?!对娊?jīng)》經(jīng)常提到蘩,比如《國風·豳風·七月》里記載,“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就是說在春天的太陽照射下,天氣暖洋洋的,很多人去采蘩。
《小雅·出車》里說:“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這句話的意思是倉庚鳥在鳴叫的時候,大家都去采長得很繁盛的蘩。這時候的蘩是用來養(yǎng)蠶的,因為蘩的汁可以殺滅蠶卵上的細菌,能促進幼蠶的孵化,這是蘩在當時的功能。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的意思是在春日的大地上,很多人在采蘩,在哪兒呢?在沼和沚。沼是池塘,沚是水中的小洲。
蘩采了以后可以食用,可以促進幼蠶孵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祭祀。“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的意思是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公侯之事。公侯之事就是祭祀之事。古語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就是國家的大事是戰(zhàn)爭和祭祀。
再看第二句。“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這句把采蘩的地方換成了澗,澗就是兩山之間的夾水。這個蘩用在什么地方呢?“于以用之?公侯之宮。”宮,一般理解為宮殿。在這句詩里,主要指祭祀的宗廟。宗廟在中國古代是最重要的地方,古人到新的地方建立城市,第一件事就是要確立宗廟的方位。祖先的地方定位了,其他的宮殿才能依次展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