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5日,《北京日報》1版
▲1994年,北京公交第一天實行無人售票。 程玉揚/攝
▲1994年8月2日,《北京日報》1版
▼1993年10月14日,《北京日報》2版
▲1996年,為做好第二批無人售票線路開通準備,市公汽二公司在站牌處設立黑板,宣傳無人售票知識。刁立聲/攝
1994年10月9日,《北京日報》2版
▲1994年9月25日,《北京日報》6版
1996年7月24日,《北京日報》2版
▼1996年6月18日,從北京火車站至北京西站的122路等16條無人售票公交線路正式開通,為市民出行帶來方便。程玉揚/攝
▲1996年6月20日,《北京日報》2版
1996年10月14日,《北京日報》8版
▲2001年4月20日,《北京日報》5版
1999年6月7日,北京首條IC卡公交線路開行。當日,從衙門口至公主墳的16輛無人售票605線路公交車全部安裝上IC刷卡設備上路運營。 翟偉/攝
▼2006年6月6日,《北京日報》5版
現(xiàn)如今,人們在北京刷卡乘公交地鐵已非常普遍。上世紀90年代,京城公交線路剛實行無人售票時可沒有IC卡,而是采用投幣的方式,且不設找贖。等晚上公交收款員清款時會發(fā)現(xiàn),乘客投的硬幣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商場用的存包牌,也有老虎機吃的“角子”,甚至還有鋼片……
7條線路率先試點無人售票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的公共交通已出現(xiàn)無人售票的方式,緊接著,我國廣州也開始推行。試驗結果表明,在運力相等、司乘人員減少約一半的情況下,乘客上下車自覺,公共汽車運行秩序良好,司乘人員漏售車票和貪污票款等現(xiàn)象明顯減少。(1994年1月15日《北京日報》3版,《廣州實行公交無人售票運營》)
北京公共電汽車實行無人售票是從1994年開始的。
按照本報1993年10月14日2版消息《自動售票機研制成功》記載,當年,市客車總廠成功研制出自動售票機。這種機器采用電動裝置,具有卷票、裁票、給票功能,其投幣裝置為硬幣、紙幣兩套系統(tǒng)并用。這些技術為實行無人售票提供了可能。
1994年8月,本市7條公共電汽車線路率先試點無人售票,分別是:無軌電車114路、公共汽車7路、49路,雙層公共汽車特1、特2、特3、特4路。實行無人售票后,114路、7路、49路車票價統(tǒng)一定為每人次兩角,特1、特2、特3、特4路票價統(tǒng)一定為每人次兩元。
據(jù)本報1994年7月15日1版《七條公共電汽車線路下月起實行無人售票》一文報道,這7條線路運營的公共電汽車上均安裝了投幣機,取消了近百名售票員,代之以乘務員監(jiān)督投幣。雙層車乘客一律從前門上車,由司機監(jiān)督乘客投幣;114路、7路、49路車乘客一律由中門上車,前后門下車。乘客使用紙幣、硬幣均可,但必須自備零錢,投幣機不設找贖。114路、7路、49路車月票仍有效。
之所以選擇在這7條線路上試點無人售票,是因為當時這些線路道路條件好,客流比較穩(wěn)定,滿載率較低。不過,或許是老百姓對這種在北京頭一遭出現(xiàn)的新事物太感興趣,實行無人售票首日,乘客盈門。114路一位早班監(jiān)票員說:“平常頭兩班車除了上早班的,沒什么乘客。今兒‘邪’了,頭班車人就不少,還真往投幣機里扔錢。”(1994年8月2日《北京日報》1版,《無人售票頭一遭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