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承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明代的王陽明大家都知道,他13歲時問他的老師,讀書人的第一等事是什么?他的老師說,讀書人的第一等事就是考科舉。王陽明對他的老師說,不是這樣的。老師問他,你覺得呢?王陽明說,我覺得讀書人的第一等事是成圣成賢。所以,看人不要看他眼前有多少錢,在多高的地位。看人要看人的格局。所以,讀毛澤東的詩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我們看這個格局非常大。朋友們,志向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做的規(guī)劃。國家也是這樣。
十九大報告對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做了重要規(guī)劃,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xiàn),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人問我,中國何時能趕上美國?我說什么叫趕上?看看十九大報告,我國要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一個國家沒這個格局行嗎?當然中國現(xiàn)在有些地方需要改革,問題多,很正常,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問題。一個國家怕的不是問題,怕的是沒有智慧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只要有精氣神,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勇敢去解決它,深刻分析原因,這個國家就會永遠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chǎn)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這就是大格局。朋友們,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是清晰可期,我千萬要珍惜這個局面。一個國家的可貴之處就在于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發(fā)展目標有確定性。所以,中國的發(fā)展最大的挑戰(zhàn)不是外部挑戰(zhàn),最大的挑戰(zhàn)是自己。中國人一定要精誠團結、眾志成城、上下同心,珍惜國運昌隆的歷史機遇。直面問題,不斷完善,這個國家就會越來越好。
二、文化自信與民族振興
講一講文化自信與民族振興。沒有文化自信是不會有民族振興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但目前,很多人對文化的重視不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物質層面進步了很多,可是也積累了一些問題?,F(xiàn)在很多人把金錢和權力當作人生價值的唯一追求。發(fā)展的好不好,就比兩樣東西:錢、官。如果一個民族只懂得攀比金錢和權力,這個民族是不會有未來的。如果沒有文化的力量,單單靠一點錢,這個民族永遠是不會復興的。所以,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我們追求物質財富這本沒有問題,但是在物質財富之上,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要有精氣神,有正確的價值觀。中華民族曾經(jīng)那么輝煌,但近代以來衰落了。這一點我們需要反省。朋友們,這里注意一個問題,中華民族近代出了那么多問題,中華民族為什么沒有亡呢?為什么經(jīng)歷那么多苦難以后中華民族又走向復興了呢?今天我把這個秘密說給大家,中華民族歷來都有極其偉大的地方。中華民族在物質追求之上有非常高遠的價值追求,什么價值?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我們這個民族為了崇高的價值死不足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