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泛音和空弦之外還有實音。實音是構(gòu)成音樂旋律的主體,通過實音和空弦這兩種聲音之間的韻律感,可以達到一種很強的對比性,代表曲目是《酒狂》。《酒狂》這首曲子相傳為三國時期魏國阮籍所作。關(guān)于此曲背景,一說系當時朝政昏庸黑暗,士大夫阮籍深感與時不合。他為避免禍患,便隱居山林,彈琴吟詩,樂酒忘憂,引以為樂??赡苡腥艘呀?jīng)意識到了,這首曲子琴的聲音跟前兩首不太一樣,這個琴的聲音更低沉,金屬的味道更弱一些,原因是因為剛才這首曲子和前兩首曲子用的琴和琴弦不一樣,最開始古琴造琴用的是蠶絲,這種弦聲音非常軟,聲音的金屬味道非常的弱,但是有很多缺點,穩(wěn)定性很差,以前演出的時候聚光燈一照,琴就跑調(diào)了。還有就是琴弦壽命很短,很容易就斷了,不用的時候需要把琴弦松下來,并且琴表面很粗糙,非常地磨手,不適合久彈。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做了一系列的科研,做出了現(xiàn)代古琴的琴弦,在后來得到推廣,成為了今天演奏時候用的主要琴弦。
除了剛才我說的空弦、實音和泛音,其實古琴還有其他的演奏方式和出音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弦外音,其中一種叫做走手音,剛才那首曲子可以聽到琴弦摩擦的聲音,那個聲音就是走手音?,F(xiàn)在演出很多人覺得這個摩擦聲音是噪音,如果是放在古代,古代的人會追求這種走手音,他們認為這個是對自然的表達,也是天人合一的體現(xiàn)。
除了古琴的彈奏方法外,古琴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不定音高樂器。如果去看古琴的樣子,整個琴面非常的光滑,不像吉他,吉他上面有鐵絲,鐵絲決定了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具有不同的音高,還有鋼琴,鋼琴一個鍵只對一個音。古琴就不一樣,古琴更像大提琴、小提琴,是典型的不定音高樂器,從一個音到另外一個音,它的變化不是跳躍性的,而是連續(xù)性的。古琴的不定音高,讓它的藝術(shù)表達形式非常豐富多彩。舉個例子,手指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外一個位置,可以前快后慢,也可以直接快速地移上去,還可以在中間停頓,如此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就給了演奏者一個發(fā)揮的余地,同時也給了演奏者表達自己心境的可能。
剛才我們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古琴的演奏不像鋼琴一一對應(yīng),古琴兩根弦,高音弦、低音弦,我可以通過按高音弦的低把位和按低音弦的高把位,完全彈成同一個音。西洋樂一一對應(yīng)的記譜法就不適用古琴。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區(qū)別古琴的音階呢?這個時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最開始古代是用文字記弦,一首先曲子可能只有五分鐘,但寫一個譜子可能用半本書,非常不利于曲目的傳播。這種記譜法到唐代由一位琴家進行了改革,他創(chuàng)造了減字譜,這種記譜法由文字簡化而來,使用拼字完成某種符號來記錄,這種方法只記錄演奏法,不記錄音高,這種記譜法延用千年沒有被改變過。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就出現(xiàn)了,剛剛看到這個譜子,全部都是演奏把位,把位一、把位二,彈這個位置,移動到這個位置,沒有對節(jié)奏的記載,這個地方該快還是該慢,沒有記,古人在教學(xué)的時候講究的是師徒口耳相傳,師傅給你看譜子告訴你該怎么彈,具體怎么處理,要師傅演示,手把手地教。
同時古琴的演奏節(jié)奏有一個特點叫做散板,自由奔放,節(jié)奏和速度變化相對自由,演奏者可以相對不受約束地進行一定程度的發(fā)揮,所以古琴這種記譜法很大程度上給了古琴更多的自由。但也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古琴因為譜子是一樣的,沒有節(jié)奏的記錄,導(dǎo)致每個人處理的方法不一樣,于是就派生出了很多的派系。那么這種記譜法的缺點是什么呢?就是這種記錄法保存不完整,換句話說完全依賴老師與學(xué)生之間的口耳相傳,一旦老師還沒有教就去世了,那他所在門派的演奏方式就失傳了。雖然減字譜促進了古琴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古琴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文化傳承,但它的缺點也使之受到了很多的約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