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橋位于元大都的中軸線上,也是今天北京中軸線的組成部分。資料圖片
明北京圖,引自《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
北京鐘鼓樓 資料圖片
道路狀態(tài)決定城市布局,在我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與井田制和王城理念密切相關。作為六朝古都,北京城的布局規(guī)劃也受此傳統(tǒng)影響。至今,北京中心城區(qū)的格局依然保持著歷史的基本面貌,行走其間,可以感受到源于歷史深處的核心記憶。
北京作為我國的古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了。
三千多年的歷史要從董家林說起。董家林是一個小村子,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琉璃河鎮(zhèn),而說到董家林,就要從武王伐紂說起。
北京建城歷史
武王伐紂的具體年代,尚無定論。
中國的紀年始于周共和元年,那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既然有了這個始點,由此推算便可以了。然而,在武王與共和之間,紀年斷裂難以銜接。為此,我國的天文學家便在天象上想辦法,從天象的角度進行推斷。
《淮南子·兵略訓》中有這樣的記載:
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夜空出現(xiàn)了歲星。歲星在東方即殷人所在的方向出現(xiàn)。同時又出現(xiàn)了彗星,猶如一把利劍,劍鋒對著武王,劍柄對著紂王,仿佛上天把劍授予紂王而向武王刺去。武王從河南孟津(今孟津縣,洛陽市管轄)出發(fā),向朝歌(今河南淇縣,屬鶴壁市管轄,有紂王墓、妲己墓)進軍,方向是從西向東,紂王是從朝歌出發(fā),方向是從東向西抵抗,“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天象顯然對武王不利。
歲星就是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而太歲與災難相伴。根據(jù)木星出現(xiàn)的時間,1978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張鈺哲推算,此時出現(xiàn)的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哈雷彗星走到近日點時,木星黃經(jīng)是127.2 ,正當鶉火之次,與《國語·周語》記載的“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正相吻合,這一年應該是公元前1057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