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之前有跟一個原本不太熟的學妹出去旅游,短途的,就在江浙一帶,路上彼此照顧,感情倒也不錯。算是浮萍般的友誼。
結果在旅游回來過后的一個月,她找我不下三次,幫了很棘手的忙。
她知道我在寫字,前后讓我?guī)退g復雜生澀的英語文稿、寫好幾份長篇累牘的就職講演,更過分的,是幫她創(chuàng)業(yè)做app的學長寫軟文,一分錢都不給。
后來我忍無可忍,說,我沒有義務幫你。
她甚是驚愕:我們不是朋友嗎?朋友間不能幫點忙嗎?
我很詳細,很耐心地跟她說明,寫作是我的職業(yè),那么你來找我?guī)蛯懽魃系拿?,這時候我們倆的身份,就不是普通朋友和同學的身份,而是作家和約稿方的身份。作家寫稿是一定要找約稿方拿錢的,天經(jīng)地義,沒有免費寫的道理;而且我的市場價,說實話,不低。
她很不屑地回答說:不幫就不幫,掰扯這么多歪理干嘛。
那個時候,我就強烈地感受到,一個幼稚的人,是怎么為人處世的。
三個字:拎不清。
因為你是朋友,他會覺得你該在你的專業(yè)領域里幫他一切的忙,不管你是否情愿,這個便宜他一定要占。他并沒有意識去掂量彼此所在時機與場合的改變,他只顧為“朋友”這個角色,附帶上過多、過沉重的意義。
我不是為了當你的朋友而生的,我也有我自己的安排,對吧,可沒有界限感的人,會不斷把手伸長,伸長,伸向他本無資格參與和指摘的領域。
所以,沒有界限感的人,會殃害正常社交關系之間,借以保持輕松的,恰當疏離與自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