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建設、開展三項文化教育
多方激活優(yōu)質教育資源
“我們的農村學校比城里的好。”蘆溪縣教育局副局長劉旭波說,通過實施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學校建設,該縣農村學校尤其是教學點的面貌大為改善,城鄉(xiāng)差距大大縮小。
“這幾年,我省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為突破口,先后重點實施了‘全面改薄’‘薄改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作為自選動作,去年收官,3年省級財政投入50個億,新建、改擴建學校1071所。”何少加介紹,為推進項目建設,省教育廳會同發(fā)改委、財政廳等13個部門,建立了一整套加快項目審批的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
配齊各類教學設備,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硬件和裝備跟上了,激發(fā)內生動力成了重點。
依靠“一人一粉筆”,在離縣城70多公里的大山深處教書30余載的官金花,近年來學習新媒體的熱情高漲。“在我縣,像官老師一樣,50多歲還在努力學習使用新媒體的山村老教師還不少。”上饒縣教育局副局長劉田旺說。自去年暑假成為“智慧校園”試點縣,今年3月下旬已完成97%的中小學部署,上饒縣正探索通過教育信息化,推進貧困縣域教育精準扶貧。
基礎不厚,江西通過省級層面對教育信息化進行頂層謀劃、整體設計,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
2017年伊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便將信息化列為考核加分項,并將推進教育信息化作為各級教育部門重要工作來抓。6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見》,為全省各地各校信息化發(fā)展提供科學的規(guī)劃和指導。
在鷹潭市第五小學主講教室,教師用多媒體授課,遠在童家鎮(zhèn)中心小學的孩子們也通過網(wǎng)絡一同上課。作為江西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市,鷹潭通過“在線視頻互動教學和教研系統(tǒng)”項目,建設了39個試點在線錄播教室及200多個“在線教室”,實現(xiàn)市直中小學、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和所有初中、高中學校全覆蓋,并延伸至部分教學點,讓城鄉(xiāng)師生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同時,江西還在全省中小學開展紅色、綠色和古色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知、行、踐”中了解、傳承贛鄱文化。
陶娃看家鄉(xiāng),尋一尋古鎮(zhèn)風、訪一訪瓷都人、看一看瓷窯事、品一品瓷藝美……景德鎮(zhèn)通過開發(fā)陶瓷文化校本教材,讓孩子們走進瓷都的千年文化。在井岡山市各個革命舊址里,紅領巾導游員向游客們回顧斗爭史;在青原區(qū)東固鎮(zhèn)東井岡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孩子們穿上紅軍服行操訓練……吉安市把中小學德育工作與弘揚井岡山精神結合起來,做活校園文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