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一個國家的實際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性質、生產力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tǒng)、發(fā)展趨勢等多個方面,但最大的實際是本國的歷史方位即社會發(fā)展階段。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正確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發(fā)展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制定國家中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根本前提。正因為如此,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對當代中國歷史方位的判斷和社會階段性特征的分析。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7·26”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對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作出明確論述,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指明了方向。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
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黨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經過長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結論。
關于中國社會所處的發(fā)展階段,我們黨曾作過長時期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也留下了慘痛教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曾出現嚴重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過近10年的探索,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的重大論斷,第一次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了系統(tǒng)而精辟的論證,從5個方面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并以此為依據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三大報告還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很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我們對這個階段的狀況、矛盾、演變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在許多方面還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我們的許多方針、政策和理論還有待于完善,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不斷經受檢驗,得到補充、修正和提高。”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三大之后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黨都要就中國社會發(fā)展階段問題作出新的補充和概括。
1997年,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的第二步即將完成之前,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時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十五大報告從9個方面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作了更細致的描述,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并以此為依據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007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fā)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十七大報告還詳細描述了我國發(fā)展呈現的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并以此為依據闡述了科學發(fā)展觀的現實基礎、科學內涵、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2012年,黨的十八大突出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八大結束不久,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fā)展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在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他進一步指出: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guī)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yè)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他還強調: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
在“7·26”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xù)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yè)全面發(fā)展,更好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這段話清楚地表明了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明確了下一階段的歷史任務,為更好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指明了方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