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剛:文明史視野中的中國復興(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王存剛:文明史視野中的中國復興(2)

中國復興意味著中國核心價值

理念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中國的歷史并不完全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歷史,而是一個文明體的歷史,因為主權意義上的中國只是晚近出現(xiàn)的一種國際關系事實,是中國文明與歐洲文明接觸之后在政治層面上的一種反應,是中國文明發(fā)展到特定歷史階段的一種形態(tài)?;粮裨谝饛V泛關注的《論中國》一書中就寫道:“中華文明不是作為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而是作為一種永恒的自然現(xiàn)象在歷史上出現(xiàn)。”

中國文明經(jīng)過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其間雖然經(jīng)歷了內(nèi)外一系列嚴峻的挑戰(zhàn),甚至遭遇過來自外部世界的重大屈辱,但它始終一脈相承、生生不息,深深植根于廣袤的中國大地,又不斷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從而塑造了自己寬和包容的品格。對于這一點,中外眾多史學家在相關著述中都有細致的描述。在漫長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進程中,的確有沖突、有矛盾、有疑惑、有拒絕——我們無須回避這一點,否則,我們就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但更多的是學習、是消化、是融合、是創(chuàng)新——這也是我們必須反復強調(diào)、大力弘揚的,否則,我們同樣是歷史虛無主義者。

對于如何認識和處理文明間的關系,中國古代哲人們提出了許多具有巨大包容性和持久生命力的理念,比如“貴和諧,尚中道”“道并行而不悖,萬物并育而不害”“天下百慮而一致,同歸而殊途”“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等。中國先人們也在社會實踐中切實踐行了這些理念。

考古學發(fā)現(xiàn),早在史前時期,中國地區(qū)的五六種文化系統(tǒng),包括紅山文化、大汶口—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以及仰韶文化的廟底溝二期文化,“同時并存,各擅其場。它們彼此接觸,有相當可觀的商業(yè)交換與文化交流”。正是在這種交換和交流的過程中,共同體觀念得以形成,身份認同意識得以確立,中國雛形得以出現(xiàn)。即使是被普遍視為閉關鎖國始作俑者的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還曾使用過“華夷無間”這樣的字眼;永樂皇帝朱棣則走得更遠,提出并實施了“無間內(nèi)外,均視一體”的政策。這種對待其他文明體的正確態(tài)度和恰當做法,正是中國文明生生不息并不斷躍上新臺階、開拓新境界的巨大精神源泉。

在全球化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在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歷史新高度但也面臨復雜新局面的今天,重溫這些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和持續(xù)性地堅守這些理念,對于我們正確處理“我與他”“中與外”的關系,抵御極端民族主義、文化中心主義的誘惑,消除形形色色的誤解,化解各種各樣的敵意,構建良好的內(nèi)外環(huán)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中國復興意味著

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

社會主義是理論、運動和制度的復合體,是人類在發(fā)展方式領域對正義、平等、自由、效率等普遍價值的重要探索,因而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已經(jīng)具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而不像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只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美國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在《歷史的教訓》一書中,就曾用公元前2100年蘇美爾的史實論證過這一觀點。社會主義曾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nèi)擁有巨大的吸引力,并在實踐中取得過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的卓越表現(xiàn),曾讓最為保守的歐美政治家也不得不公開贊嘆。很多不懷偏見的歐美學者認為,如果沒有蘇聯(lián)的頑強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負將難以預料。

20世紀60—70年代,世界上自稱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一度接近70個。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fā)生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使世界社會主義事業(yè)遭受重大挫折。所幸,中國這個東方的社會主義大國頂住了空前巨大的外部壓力,穩(wěn)住了自己的陣腳,確認了前進的方向,堅持了自己選擇的道路,并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成為牽動國際形勢發(fā)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

關于中國復興對于世界格局、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巨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學術界已有較為豐富和深入的闡釋。事實上,中國復興對于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同樣是巨大的、深遠的。從空間范圍看,當下的中國文明涵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其中,大陸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港澳臺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無論從人口、幅員還是發(fā)展?jié)摿Γ只驀H承認、國際影響來看,大陸都是中國文明當之無愧的代表,也是國際法意義上的中國代表。因此,大陸的方向,就是中國文明的方向;大陸的未來,就是中國文明的未來。而自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之后的近40年間,大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穩(wěn)健,越來越自信,由此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已經(jīng)深刻改變了東亞地區(qū)的格局,并在相當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今世界的面貌。不僅如此,大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還將深刻影響世界上的非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的基本態(tài)度。中國走的是和平發(fā)展道路,這將極大地提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信心,因為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取得成就的震撼性,是任何有正常理性的人都無法忽視的。而這兩點對于世界的整體發(fā)展、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都有重要意義。

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果成功了,可以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和不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提供某些經(jīng)驗”。威爾?杜蘭特也認為:“對資本主義的恐懼,迫使社會主義不斷擴大自由;而對社會主義的恐懼,則迫使資本主義不斷增加平等。”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持續(xù)發(fā)展,將在相當大程度上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關系,在世界范圍內(nèi)復興社會主義,使世界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有效。

責任編輯:劉佳星校對: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