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國發(fā)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jīng)濟、政治、意識形態(tài)、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jīng)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如果發(fā)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xiàn)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風險,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把自己職責范圍內的風險防控好,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留給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制造風險。要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動態(tài)監(jiān)測、實時預警能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對各種可能的風險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數(shù)、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出手及時有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qū)域性或系統(tǒng)性風險,不讓經(jīng)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
我們的制度有化解風險的能力,就是說,即使出現(xiàn)風險,我們的制度也有非常強的化解風險能力。其一,我們的政治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動員民眾的力量。無論是我們的根本政治制度,還是基本政治制度和具體政治體制,都是服務人民群眾利益的制度,是能夠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制度,這是化解風險最重要的制度基礎之一。其二,我們的政治制度有科學決策能力,確保重大戰(zhàn)略、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觀規(guī)律。其三,我們的政治制度是與各個階層群眾協(xié)商行動的制度,有雷霆萬鈞的力量。2014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一旦出現(xiàn)風險,我們通過協(xié)商民主,通過堅持基層民主制度,就能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際上,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都來自于人民群眾。
所以,我們在政治制度方面一定要有自信。當然,有自信不等于自滿、自傲,不等于我們的制度完美無缺,不需要再完善、再發(fā)展了。我們還要看到,有一些具體的政治制度需要不斷地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完善,我們可以吸收借鑒一些國家在一些具體政治制度上的好的設計,比如權力制約的問題,怎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西方國家有一些具體的辦法我們可以借鑒、可以學習。但是政治制度是不能照抄照搬的,照抄照搬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堅持好我們的政治制度,同時要完善、發(fā)展好這個制度,使政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圍內發(fā)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chǎn)權法律責任)
(據(jù)宣講家網(wǎng)站報告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李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