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真正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就要自覺堅持群眾史觀和實踐標準,為了人民群眾利益,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習仲勛同志有一句振聾發(fā)聵的名言:“虛心向群眾學習,聽從掌柜的管教”。在他心目中,我們的事業(yè)、社會和政權都是姓“人民”的,人民群眾是主人、是“掌柜”,而我們黨員干部,無論你當了多大的官,都不過是為人民群眾跑腿做事的“伙計”,應該做什么事、怎么做事、做得好不好、有什么需要糾正和改進的,都必須聽從人民群眾這個“掌柜”的管教。這正是徹底唯物主義者的科學態(tài)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社會實踐本質上是人民群眾的實踐,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因而,實踐檢驗的本質是群眾檢驗,人民群眾是實踐結果正確與否的唯一的證明者和評判者。
毛主席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習仲勛同志也強調:“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他嚴厲批評干部中存在的“我領導群眾,群眾中的東西還有我不知道的?”的錯誤想法,指出堅持人民群眾立場,就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只有一心一意地為人民服務,才會有力量,才會有辦法”。
習老來廣東后,把群眾當作最好的老師,調研于民,問計于民。
他說:“我們的事情,是人民的事情。我們要把人民的事情辦好,就要讓人民當家做主,把群眾的意見、要求反映出來,集中起來,然后再回到群眾中去貫徹執(zhí)行,離開了這條就沒有什么方針政策了。要發(fā)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都離不開這條。這就是政治,是最大的政治。”
在從化農村調研中,他肯定了群眾創(chuàng)造的“農村產量承包制”的做法,當時有人表示擔心,他堅決回答:“怕什么?只要能增產就是好辦法!”他認為,“只要對工作有利,對人民群眾有利,對集體經濟有利,為什么不可以辦!”
習老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堅定實踐者,他堅持實踐檢驗和群眾檢驗的高度統(tǒng)一,用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指導黨的工作,糾正實踐中出現(xiàn)的各種缺點、錯誤和不良傾向,依靠人民的力量推動人民的事業(yè)在激濁揚清中向前發(fā)展,這就真正把握了“實事求是”的精髓,所以才能成為“活的馬克思主義者”。
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不避問題、不掩矛盾,是習仲勛同志做人做事的品格。
他說:“為群眾辦事,不要怕錯,有些事情做錯了,要敢于承擔責任”。
曾經親身目睹習老正確處理廣東群眾性偷渡事件的方苞同志回憶說,我一直記得他說過的話:
“有些做法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就要改正過來;有的情況做錯了,要敢于承擔責任。這樣老百姓的氣就順了,順了以后,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不會受影響,而且老百姓會更信任你。”
在黨的歷史上,習仲勛同志堅持深入實際、聯(lián)系群眾,實事求是講真話、道實情,為人民利益從不顧及個人得失,為全黨作出了表率。
1948年初,他任西北局書記時,調查了解到由于政策不完善等諸多原因,在糾正土改運動中的右傾偏向后,又出現(xiàn)了部分中農利益受到侵犯,中小工商業(yè)者也受到沖擊,在一些地區(qū)還發(fā)生了亂打濫殺現(xiàn)象,先后三次致信黨中央、毛主席,主張盡快糾正土改中的“左”傾錯誤,受到毛主席、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轉發(fā)各解放區(qū)及時糾偏。
1954年底,西北地區(qū)反映在統(tǒng)購統(tǒng)銷中食油供應緊張,棉花、棉布購銷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強迫命令,大吃大喝,干群關系緊張等問題。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勛要求秘書起草報告,并把群眾來信反映的兩個實例寫進去,一是反映食油緊張說的一句怪話“食油4兩,想起老蔣”;二是有個農民趕著大車跑運輸,車轱轆因沒有潤滑油發(fā)出“吱吱”聲,這個農民氣得大罵并向車轱轆撒尿,發(fā)泄對食油供應政策的不滿。這份報告上報給毛澤東和周恩來看后,非常重視,立即批示有關方面盡快解決。
1978年,習仲勛到廣東后曾接到許多要求平反冤假錯案的信件和電話。他指示秘書賈延巖到信訪辦直接傾聽來訪者呼聲,到大街上看和抄寫有關的大字報。一天,賈延巖被一群披麻戴孝、悲憤不已從遠處趕來的老少貼出的大字報吸引,內容事關數(shù)百條人命的血案。鑒于茲事體大,賈出于同情和義憤,忍不住出主意叫他們到省委門口信訪室去直接申訴,并指點門路。想不到這樣做法卻招來同事的批評,說他感情用事,不該叫百姓到省委鬧事,影響多不好!習仲勛聽了匯報后,不但沒有批評秘書,還嚴肅指出:“你沒有做錯,共產黨的機關,共產黨的干部怎么能怕老百姓,對老百姓沒有感情,那能叫共產黨的干部嗎?這樣的干部在封建社會都算不上好官!”
這就是習仲勛!勇于為人民群眾講真話、擔責任、糾錯誤,勇于呵護受冤群眾,為民請命、伸張正義,彰顯的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對自己的衣食父母——人民群眾,一顆忠誠而坦蕩的心,一份真摯而深情的愛。
毛主席說過:“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fā)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yè)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yè),難道還有什么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舍不得丟掉的嗎?”
在這方面,習仲勛同志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也提供了一面鏡子。“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每一步成功,都記錄著像習仲勛同志這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人民利益無私無畏、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自覺精神和艱苦努力。聽不聽從人民群眾“掌柜”的管教,是真假共產黨人的試金石,也是決定我們的事業(yè)會否遭受挫折、能否順利前進的關鍵。革命、建設是這樣,改革開放也是這樣。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這就說明改革過程中不是沒有偏差和錯誤??墒?,總是有一股力量,打著維護“改革”的旗號,設置群眾實踐檢驗的“禁區(qū)”,不允許人們對長達近40年的改革實踐進行功過得失的反思和經驗教訓的總結,只許說“允許改革犯錯誤”,不許說“改革有錯誤”,甚至竭力封壓來自社會基層百姓表達正義訴求的呼聲,這顯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tài)度。
我們相信,實行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是正確的,因為它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愿,經得住群眾實踐檢驗;但不等于以“改革”名義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確的,都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愿,都經得起群眾實踐檢驗。如果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今天不能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認真傾聽老百姓的心聲,依據(jù)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實際評判,來實事求是地、系統(tǒng)而及時地總結改革以來乃至現(xiàn)今實踐中的經驗教訓,該堅持的堅持,該糾正的糾正;相反,采取閉目塞聽的態(tài)度,一味粉飾太平,報喜不報憂,瞞上欺下、回避事實,那么被掩飾的問題絲毫不會消失,只會越來越嚴重,且會不斷引發(fā)新的矛盾和問題,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路上越行越遠,不但損害我們黨的形象和群眾利益,最終難免釀成黨和人民都絕不愿意看到的悲劇后果。
說到底,“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還是“把屁股坐在資本老板這一面”,是不同性質、不同前途的真假兩種改革的分水嶺。改革初期,黨中央一再強調,我們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的衡量標準。如果這一條被拋于腦后,那就難逃習仲勛同志所告誡的“什么時候我們脫離了群眾,什么時候我們的事業(yè)就要失敗”的命運。改革是人民的事業(yè),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真心實意接受人民群眾的管教,這樣的改革才符合社會進步方向,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和積極參與,從而能夠取得成功。這就是在今天深化改革中,紀念共產黨人的光輝典范、人民群眾的領袖——習仲勛同志,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歷史昭示。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2017年5月16日完稿于北京;【原創(chuàng)】來源:昆侖策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