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9月,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構(gòu)建“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設(shè)想;10月,習近平在出席APEC領(lǐng)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提出了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sh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2] 20多年來,俄羅斯人口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tài),總數(shù)從1992年的1.48億下降到2013年的1.43億,這其中還包括每年數(shù)十萬的外來移民。據(jù)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俄羅斯人口的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3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四分之一。不僅如此,俄羅斯人口的地域分布也極不平衡。人口最密的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近400人,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楚克奇自治專區(qū)人口的平均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0.01人。人口分布不均,致使人力資源的分布出現(xiàn)嚴重失衡,對俄羅斯地域經(jīng)濟發(fā)展極為不利。到2013年,俄羅斯人口實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自然正增長,為1991年以來的第一次。截至2014年6月1日,據(jù)俄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俄羅斯的人口數(shù)量為1.461億(克里米亞半島約有230萬人),2014年1至5月人口增長量為5.91萬,增長率為0.04%。《俄羅斯人口20多年呈負增長 女多男少或成女兒國》。
[3] 2004年,蒙古國成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亞洲伙伴國。2012年8日至20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常務(wù)委員會會議上,與會成員國一致同意吸收蒙古國加入歐安組織,蒙古國藉此成為了該組織的第57個成員國。11月21日,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歐安組織會議上,正式宣布這一消息。當年3月,蒙古國已經(jīng)成為北約的合作伙伴國;而加入歐安組織是蒙古國邁出的又一個外交步伐?!睹晒艊颊郊尤霘W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新華網(wǎng)。
[4] 2014年10月24日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議會)通過決議案,與中國臨近的兩段南線鐵路將采用與中國相同的標軌?!蛾P(guān)于保障國家鐵路運輸政策實施的若干意見》決議案規(guī)定,塔溫陶勒蓋-嘎順蘇海圖、霍特-畢其格圖新鐵路軌將修建標軌。其中,嘎順蘇海圖與中國甘其毛都口岸接壤,畢其格圖與中國珠恩嘎達布其口岸接壤。《蒙古國南線兩段鐵路將采用與中國相同標軌》新華網(wǎng)。
[5] 《蒙古國將繞過俄羅斯建至歐洲鐵路 或從中國過境|蒙古|鐵路》。
[6] 參閱《張伯倫全球戰(zhàn)略的深層設(shè)計及其失敗》,張文木著:《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271頁。
[7] 中國評論新聞:《普京贏得克里米亞,卻失去烏克蘭》(2014年3月26日)。
[8] 于2015年2月15日午夜零點(當?shù)貢r間)在明斯克達成的協(xié)議中,烏方同意“烏克蘭要進行憲法改革,在2015年年底出臺新憲法。憲法改革的關(guān)鍵點是權(quán)力下放,獲得這些地區(qū)的代表的同意,就東部地區(qū)的特殊地位出臺永久性法律。”《俄烏德法領(lǐng)導人16小時馬拉松談判 烏克蘭危機達成停火協(xié)議》。
[9] 《英國將派軍隊幫烏打擊東部武裝 加拿大也在考慮》。
[10] 《美英同時宣布將訓練烏軍隊 烏克蘭危機進入新階段》
[11] 南方朔:《歐洲開始反美親俄》,《南風窗》2015年第6期,第105頁。
[12] 2015年2月11日,希臘外長克奇亞斯將于當?shù)貢r間11日在莫斯科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談。外界猜測如果希臘與歐洲合作伙伴的談判破裂,希臘可能尋求歐元區(qū)以外的金融幫助?!锻饷剑合ED外長受邀前往俄羅斯將與俄外長會談》。
[13] 參閱南方朔:《歐洲開始反美親俄》,《南風窗》2015年第6期,第105頁。
[14] 2015年2月6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進行了約5小時閉門會談,就烏克蘭危機解決方案展開磋商。俄總統(tǒng)新聞秘書佩斯科夫?qū)γ襟w說,與會各方進行了“建設(shè)性、內(nèi)容豐富的實質(zhì)性會談”。他表示,根據(jù)德法兩國領(lǐng)導人提出的建議,目前俄德法三方正在起草一份關(guān)于實施明斯克協(xié)議的文件,其中包括烏克蘭總統(tǒng)波羅申科的建議和普京的建議,這份文件隨后將交給烏克蘭沖突所有相關(guān)方。《俄德法領(lǐng)導人就烏克蘭問題舉行會晤》環(huán)球網(wǎng)。
[15] 1772年5月,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在彼得堡會談,于8月5日簽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據(jù)此,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lǐng)土和33%的人口,波蘭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xié)定,經(jīng)第二次瓜分,波蘭成為僅剩領(lǐng)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沙俄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jīng)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zhàn)與媾和。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xié)定,10月24日,普魯士也在協(xié)定上簽署。根據(jù)該協(xié)定,波蘭領(lǐng)土被全部瓜分。俄國吞并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奧地利占領(lǐng)了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nèi)的全部小波蘭和一部分瑪佐夫舍地區(qū),共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普魯士奪得其余的西部地區(qū)、華沙、其于部分的瑪佐夫舍地區(qū),共5.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滅亡了。
[16] 《普京新斬獲:與南奧塞梯簽署近乎合并條約》。
[17] 張文木:《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美國金融動蕩和世界新格局》,載《文化縱橫》2009年第1期。
[18] 張文木:《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美國金融動蕩和世界新格局》,載《文化縱橫》2009年第1期。
[19]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同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協(xié)商的會議記錄》(1939年1月31日),李巨廉、王斯德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起源歷史文件資料集(1937.7~1939.8)》,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449頁。
[20] 《法部署航母打擊“伊斯蘭國”》。
[21] 《女恐怖犯或已逃往敘利亞》。
[22] 《法部署航母打擊“伊斯蘭國”》。
[23]《外媒:為打擊激進組織 美或調(diào)整阿富汗撤軍計劃》。
[24] 2014年11月24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接受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ChuckHagel)的辭呈。12月5日,奧巴馬宣布提名阿什頓•鮑德溫•卡特(Ashton Baldwin Carter)出任國防部長。2015年2月17日,美國第二十五任防長阿什頓•鮑德溫•卡特17日在白宮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奧巴馬總統(tǒng)任內(nèi)的第四任國防部長。
[25] “全黨都要站在戰(zhàn)略和全局高度來認識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多算大賬,少算小賬,特別要多算政治賬、戰(zhàn)略賬,少算經(jīng)濟賬、眼前賬,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共同努力,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習近平:新疆工作多算政治賬少算經(jīng)濟賬》。
[26] 馬歇爾計劃(The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對被戰(zhàn)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jīng)濟援助、協(xié)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fā)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并整整持續(xù)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nèi),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jīng)濟合作發(fā)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shù)、設(shè)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131億美元。
[27] 日本外交學者網(wǎng)站2014年12月31日刊登澳門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定定《外媒盤點2014年中國外交5大成就》一文,稱:“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一帶一路’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雄心的重要項目,被許多分析人士稱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盡管事實上‘一帶一路’項目遠比‘馬歇爾計劃’更加宏大、更有風險。”《日媒盤點中國外交2014年五大成就:展全球領(lǐng)導力》。
[28]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11月8日)》。
[29] 《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斯大林在紅軍軍事學院的講話》(1941年5月5日),沈志華主編:《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16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頁。
[30]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人民網(wǎng)。
[31]沙少海、徐子宏譯注:《老子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頁。
[32]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人民網(wǎng)。
[3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489頁。
[34]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人民網(wǎng)。
[35]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人民網(wǎng)。
[3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81頁。
[37] 1896年12月,這條鐵路正式定名為“大清東省鐵路”,簡稱“東清鐵路”;民國后改稱“中國東方鐵路”,簡稱“中東鐵路”。
[38] [美]安德魯·馬洛澤莫夫著,商務(wù)印書館翻譯組譯:《俄國的遠東政策1881~1904》,商務(wù)印書館1977年版,第113頁。
[39] 全文可參見梁為楫、鄭則民主編:《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第349頁。
[40] 《對蘇聯(lián)請求在我國建立特種長波無線電臺問題的批語》(1958年6月7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265頁。
[41] 《同蘇聯(lián)駐華大使尤金的談話》,《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2頁。
[42] 《同蘇聯(lián)駐華大使尤金的談話》,《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2頁。
[43] 何英:《援建坦贊鐵路的決策過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等編:《共和國重大決策和事件述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283頁。
[44] 何英:《援建坦贊鐵路的決策過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等編:《共和國重大決策和事件述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頁。
[45] 何英:《援建坦贊鐵路的決策過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等編:《共和國重大決策和事件述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頁。
[4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412頁。
[47]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人民網(wǎng)。
[48] “做好事也要商量著做,商量辦事,這是共產(chǎn)黨和國民黨不同的地方。”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81頁。
[49] “馬歇爾計劃”出現(xiàn)在冷戰(zhàn)時代,從一開始就帶著意識形態(tài)的濃厚色彩和分庭抗禮的對立氣氛。這個被冠以“歐洲復興計劃”的工程,明確將8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排除在外。該計劃主要策劃人之一、時任美國國務(wù)卿馬歇爾本人曾直言不諱地警告西歐,“對任何投票選舉共產(chǎn)黨掌權(quán)的國家,歐洲復興計劃所規(guī)定的援助將立即停止”。這種扶持一方、壓制另一方的作法,清晰地反映出“馬歇爾計劃”的時代局限性。
《為共同發(fā)展添磚加瓦》。
[50]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同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協(xié)商的會議記錄》(1939年1月31日),李巨廉、王斯德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起源歷史文件資料集(1937.7~1939.8)》,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450頁。
[51]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同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協(xié)商的會議記錄》(1939年1月31日),李巨廉、王斯德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起源歷史文件資料集(1937.7~1939.8)》,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448頁。
[52] 參閱“斯大林與羅斯福的會談記錄”(1943年11月28日),沈志華主編:《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17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401~403頁。
[53] 轉(zhuǎn)引自[美]亨利·基辛格著,顧淑馨、林添貴譯:《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66頁。
[54] [美]W.艾夫里爾·哈里曼、伊利·艾貝爾著,吳世民等譯:《哈里曼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467頁。
[55]〔英〕溫斯頓•丘吉爾著,魏群、高虹譯:《丘吉爾文集——二戰(zhàn)回憶錄》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5頁。
[56] [美]W.艾夫里爾·哈里曼、伊利·艾貝爾著,吳世民等譯:《哈里曼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29頁。
[57] 岳飛:《滿江紅》
[58] 這是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臺詞。“文革”中,有人將知識分子排除在革命隊伍之外,1975年5月3日,毛澤東召集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談話時,就借用這句臺詞,深有感觸地說:“老九不能走。”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2頁。
[59] 毛澤東:《同斯諾談國際問題》(1965年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第558頁。
[60] [德]黑格爾著,王造時譯:《歷史哲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頁。
[61] 埃爾斯沃思•亨廷頓(EllsworthHutington, 1876~1949年),20世紀初美國耶魯大學地理系教授,1917年任美國生態(tài)協(xié)會主席,1923年任美國地理協(xié)會主席。1934~1938年任美國優(yōu)生協(xié)會主席。主要著作有《文明和氣候》(Civilizatipn and Clinate)《亞洲的脈搏》(The Pulse of Asia)。
[62] [美]E.亨廷頓著,王彩琴、葛莉譯:《亞洲的脈搏•代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頁。
[63]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1頁。
[64]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jīng)·大雅·文王》,袁愈荌譯:《詩經(jīng)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1頁。
[65] 陳鼓應(yīng)注譯:《老子今注今譯》,商務(wù)印書館2003年版,第161頁。
[66] 陳鼓應(yīng)注譯:《老子今注今譯》,商務(wù)印書館2003年版,第93頁。
[67]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頁。
[68] 參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476頁。
[69] 《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六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