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耀桐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導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重視和強調(diào)“真抓實干、貴在落實”?,F(xiàn)在,這一思想與他提出的中國夢和治國理政的思想又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
關于中國夢,我們國家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這就是我們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年和新中國成立100年時要實現(xiàn)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稱為中國夢。他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需要每一個人付出艱苦努力,用實干托起中國夢。當前,我們正處在“十三五”時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各級黨政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真抓實干、貴在落實”的思想,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一、習近平關于“真抓實干、貴在落實”的論述與實踐
“真抓實干、貴在落實”是習近平同志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的、一以貫之的思想。我們通過學習和研究他的系列講話,可以了解習近平同志對“真抓實干、貴在落實”是怎樣論述的,是怎樣進行相關實踐的,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真抓實干、貴在落實”思想包含著哪些主要內(nèi)容
(一)習近平在基層和中層工作時的論述和有關的實踐
1.在河北正定縣任縣委書記時的論述和實踐
早在1982年-1985年任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時,習近平同志就提出要當實干家,“要堅決改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唱高調(diào)、尚空談等假大空惡習”,“集中力量抓大事,抓實事”。
1983年12月,在習近平同志主持下,正定縣委出臺了《關于改進領導作風的六項規(guī)定》,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總攬全局,抓大事,謀大勢;反對官僚作風,注重工作實效;搞好班子團結(jié),維護班子統(tǒng)一;堅持以身作則,不搞不正之風;努力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領導水平;樹立雄心壯志,為‘四化’創(chuàng)優(yōu)爭先。”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反對空談不做,要注重工作實效。
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還反復指出:在工作作風上要適應新時期的要求,要有一個大的轉(zhuǎn)變。不能僅僅是一個老黃牛,也不能只是一個空談家,而要把遠大目標和務實工作結(jié)合起來,既有老黃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馬的氣勢,既是一個有膽有識的戰(zhàn)略家,又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實干家。
2.在福建寧德地區(qū)任地委書記時的論述和實踐
1988年6月習近平任寧德地委書記,他提出并帶頭實施領導干部“信訪接待下基層、現(xiàn)場辦公下基層、調(diào)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成為“干實事、抓落實”的具體舉措。
習近平同志就任寧德地委書記時,寧德是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qū)之一。一上任,習近平同志就深入全區(qū)九縣和浙南調(diào)查研究,形成調(diào)研文稿《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diào)查隨想》。1988年12月20日,寧德首次地縣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活動在霞浦縣舉行,習近平同志同群眾面對面,受理問題86件,其中12件當場給予答復解決,其余的要求相關部門一個月內(nèi)處理完畢。當晚的總結(jié)會上,他要求“約訪制度和下基層開展信訪接待日活動的制度要堅持下去”。所以,這么一個被干部稱為“服務日”“公仆日”,被群眾稱為“連心節(jié)”的日子就誕生了,每月20日成為寧德三級領導接待群眾的來訪日。
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同志帶著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山路上徒步跋涉2個多小時,來到省定貧困鄉(xiāng)壽寧縣下黨鄉(xiāng)。鄉(xiāng)政府沒有辦公場所,習近平當場就辦公,決定支持下黨鄉(xiāng)水電建設資金40多萬元,盡快解決群眾生產(chǎn)生活用電問題。
1989年10月,習近平到福安調(diào)研。他和群眾促膝談心,宣講黨的農(nóng)村政策、扶貧政策,打消了群眾擔心政策會變的疑慮。
在他的推動下,“四下基層”在寧德形成風氣,干部作風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閩東面貌也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實踐證明,“四下基層”是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很好的工作方法。所以,1990年5月習近平同志離任的時候,在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干部的臨別贈言中說道,“四下基層”工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和稱贊。那么今后要繼續(xù)堅持下去,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地改善,還要不斷地探索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新途徑、新方法”。那么,習近平提出的“四下基層”的實質(zhì)就是一個實,習近平非常重視這個實,也就是實實在在辦事情。
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還寫了《滴水穿石的啟示》。在這篇文章里,他講道,“我們需要的是立足于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幸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散漫。”習近平同志對彰顯“滴水穿石”的精神、真正埋頭苦干實干的奮斗者格外關注,也不失時機地為其鼓勁。比如,寧德市周寧縣七步鎮(zhèn)后洋村,有個“綠了荒山白了自己頭”的造林大戶黃振芳,他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nèi),就和家人一共造林1207畝,是全縣的第一。1989年,他被寧德評為唯一一位全省造林大戶。習近平同志得知后非常高興,特地于1989年1月3日到黃振芳的林場調(diào)研。他在《弱鳥如何先飛》這個報告中專門提到了:“周寧縣的黃振芳家庭林場搞得不錯,為我們發(fā)展林業(yè)提供了一條思路。”習近平為什么要樹立這么一個植樹造林的榜樣?我想,在這里面,他刻意強調(diào)實干是第一位的。
3.在福建省福州市任市委書記時的有關論述和實踐。
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到福州當市委書記。1990年5月17日,剛剛上任九天的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了“馬上就辦”的要求,后來在“馬上就辦”上又加上了“真抓實干”,這一共是八個大字。那么,習近平同志是如何積極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精神的?1991年2月20日,在福州市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向全市干部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倡‘馬上就辦’的工作精神,講求工作時效,提高辦事效率,使少講空話、狠抓落實在全市進一步形成風氣、形成習慣、形成規(guī)矩”。
1991年2月23日,在福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召開的現(xiàn)場辦公會上,習近平同志還提出,“特事特辦,馬上就辦”。“要抓住那些急需解決而又有能力解決的事進行研究,并且本著‘馬上就辦’的精神,組織實施”。
1991年2月28日,習近平同志對一份反映福州動物園現(xiàn)實困難的建議報告做了這樣的批示,“這件事距市領導批示竟已過了半年,而依然故我,毫無改變。連一個回音也沒有。這與‘馬上就辦’的精神相去何遠,也不知這樣的拖延該由誰來負責。俱往矣,從今天開始一周內(nèi)辦結(jié)”。
1991年11月25日,習近平同志在《關于任職以來工作情況的匯報》中寫道,“我深感福州作為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必須加快運轉(zhuǎn)速度,特別是克服一些具體工作部門中存在的辦事效率低、工作不落實的狀況。今年初,我從省委‘抓落實、見成效’的口號中得到啟發(fā),向全市提出了‘馬上就辦’、狠抓落實的要求,并身體力行。現(xiàn)在,廉政勤政、狠抓落實的精神,在全市已開始形成風氣。”
1991年底至1992年,習近平同志又先后提出,“馬上就辦”的關鍵,就是要抓好督查工作,要“回頭看”。只有督促檢查,才能真抓實干,否則就是“稻草人”。“‘馬上就辦’加上‘真抓實干’,我們就能切實轉(zhuǎn)變作風,把工作落到實處,開創(chuàng)新局面。”
1995年,習近平同志又提出“事情定了就辦、辦就辦好,絕不允許拖拖拉拉、半途而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