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所
慈禧的住所當(dāng)然首先是位于北京正中的紫禁城。慈禧大半生居住在西六宮。西六宮位于紫禁城中路后三宮西側(cè),總稱內(nèi)廷西路,俗稱西六宮。原有十余座宮殿,清中后期改建為4個院落、8座主殿。除東南角永壽宮和西北角咸福宮外,東部的翊坤宮、體和殿、儲秀宮及后殿麗景軒為一個四進大院;西部的太極殿、體元殿、長春宮和后殿的“怡情書室”為一個四進大院。同治、光緒皆只有4個后妃,東西六宮均冷落蕭條,慈禧遂先后占據(jù)了西六宮大部分住所。
咸豐二年(1852年),慈禧奉咸豐諭旨,以“蘭貴人”的身份入住紫禁城西六宮的儲秀宮,在那里生下了同治。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慈禧等隨咸豐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駐蹕避暑山莊。莊內(nèi)有煙波致爽殿,殿旁有東西兩跨院,分別稱為東所、西所,慈安住東所、慈禧住西所,加之在京城時慈安住東六宮的鐘粹宮、慈禧住西六宮的儲秀宮、長春宮,人們遂私下稱為“東太后”、“西太后”,“東宮”、“西宮”及“東邊兒”、“西邊兒”。同治即位后至光緒十年(1884年)以前,慈禧住紫禁城西六宮的長春宮。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大壽,又移居儲秀宮,耗銀六十三萬兩(加上賞賜臣仆共計一百二十五萬兩)進行大規(guī)模整修,并將同治降生的后殿定名為麗景軒。
儲秀宮改造后的四進庭院寬敞幽靜,兩棵蒼勁的古柏聳立其中,殿臺基下東西兩側(cè)安置一對戲珠銅龍和一對銅梅花鹿?;乩缺谏峡虧M了大臣們恭寫的《萬壽無疆賦》。正殿裝修精巧華麗,正中設(shè)地屏寶座,后置五扇紫檀木嵌壽字鏡心屏風(fēng),上懸“大圓寶鏡”匾。東西側(cè)各有花梨木雕竹紋裙板玻璃隔扇,分別將東西次間與明間隔開。東次間、東梢間以花梨木透雕纏枝葡萄紋落地罩相隔;西次間、西梢間以一道花梨木雕萬福萬壽紋為邊框內(nèi)鑲大玻璃的隔扇相隔。西梢間作為暖閣,是居住的寢室。慈禧住儲秀宮時,在體和殿用膳,節(jié)日在翊坤宮接受妃嬪們朝拜,在翊坤宮為光緒選妃。
長春宮南面設(shè)有戲臺,與體元殿相連。慈禧常和王公貴妃在此看戲作樂。
西六宮最前面、亦即最南端是養(yǎng)心殿。清代除順治、康熙兩帝住中路乾清宮外,雍正以后歷代皇帝均以養(yǎng)心殿后殿為寢宮,在養(yǎng)心殿前殿處理日常政務(wù)。同治、光緒時,養(yǎng)心殿前殿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的地方。聽政時,小皇帝坐在前面寶座上,兩太后坐在后面寶座上,中間掛一塊紗簾。
紫禁城宮殿之外,有稱為“西苑”的“三海”即中海、南海、北海。三海中有數(shù)不盡的樓臺亭閣。慈禧常住中南海儀鸞殿,光緒住在附近的瀛臺。
慈禧六十歲生日前后,常住頤和園的樂壽堂。慈禧在那住了許多年。
慈禧的寢殿有炕有床。德齡說,太后睡覺所用的炕也不怎么特別,只是下面鋪的軟褥比普通的厚一些,冬天要鋪三重,春天鋪二重,夏天也要鋪一重——這也許是她年事已高,比較怕冷的緣故。軟褥上罩著一條綢毯,每隔兩三天更換一次。她的寢宮內(nèi),除卻夏天,平??偟蒙粋€暖爐,只是冬天燒得旺些,春、秋燒得弱些。德齡《清宮遺聞》都提到,慈禧有一奇枕,長約十二寸,其上有一個三寸見方的小洞,其中填以曝干之花。據(jù)德齡說,這是因有一次抓住了一個偷進頤和園想加害慈禧的人,其后,除加添衛(wèi)士之外,慈禧還將枕頭改成了這個樣子。她認為,這樣可以使她在睡覺時能聽到附近的聲息,便于防范。德齡曾親自躺上去試過,覺得這枕上的一孔,確有幾分揚聲筒的功效。
車輿
慈禧出行,除傳統(tǒng)的皇輿、鳳輦、御船外,還增加了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其中有東洋車、火車、汽車。
慈禧常坐東洋車出游,“車制絕精美。其把手處盤以金龍二,作昂首遐觀狀。二輪為橡皮所制,輕快流利,得未曾有。一宮監(jiān)在前曳之,又有一宮監(jiān)則在后向前而推。太后坐其中,極以為快”,但慈禧說,還是不如乘轎舒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