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最怪僻的一項嗜好是擺果聞香,每年消耗的水果同樣價值不菲。根據(jù)記載,僅蘋果一年就超過158000個。以下是光緒二十三年慈禧和光緒帝、隆?;屎笕怂牡孽r果清單: 蘋果158320個、秋梨111750個、棠梨77300個、紅肖梨53295個、柿子2275個、文官果2400個、石榴310個、甜桃4344.5筐、酸桃302.5筐、櫻桃429筐、李子920筐、杏694筐、沙果491筐、檳子770筐、葡萄16385斤、鮮山楂16663斤,核桃、栗子、紅棗、黑棗、白果、榛子、曬山梨、英俄瓣共計2356石7斗7升5合7勺。慈禧統(tǒng)治時的大清王朝是百姓生活最為艱難的時期,百姓除了應付規(guī)定的稅負,還要受到西方列強的間接盤剝。
裕德齡在《清宮二年記》中寫道:“慈禧對于飲食的知識極為淵博,大概可以使當代許多專家吃驚。”慈禧愛吃清燉肥鴨。即將鴨洗凈,加調味品裝入瓷罐,隔水用文火蒸三天,肉酥骨軟,慈禧則只食幾筷最為精美可口的鴨皮。慈禧對鴨子似乎情有獨鐘,據(jù)《中國文物報》載:新發(fā)現(xiàn)一份慈禧咸豐十一年十月初十晚膳的食單,20多道菜式中,鴨肴就有“燕窩如字八寶鴨子”等七種。熏炙菜肴如烤鴨、燒乳豬、熏雞、煨羊腿等也合慈禧口味。據(jù)慈禧自己說,她年輕時最愛吃酥脆如“響鈴”的燒豬肉皮。晚年“櫻桃肉”取代“響鈴”,成為她特別中意的一道菜。
遇到節(jié)日,比如重陽節(jié),御膳房還額外為慈禧做菊花、棗泥、八寶等各種花糕上供,還有各式餑餑。據(jù)說,這天慈禧要到頤和園排云殿吃一種她最愛吃的專用木炭和松枝烤出來的“燒餅夾烤肉”。慈禧小食愛吃小窩頭、臭豆腐。小窩頭,據(jù)說是八國聯(lián)軍打到北京,慈禧狼狽西逃時沒的吃,見一群逃難的人正在啃窩窩頭,一個足有四五兩重,討來一吃,十分可口?;貙m后命御膳房做窩窩頭,卻再也沒有挨餓時吃的那種美味。御膳房絞盡腦汁,用栗子面加白糖做出一兩一個的小窩窩頭,慈禧雖覺還是沒逃難時吃的窩頭那么香那么甜,也總算將就了,御膳中也就多了一品佳點。臭豆腐,必是王致和的臭豆腐,慈禧每頓飯都離不了,而且必須當天從“王致和南醬園”買來。
現(xiàn)流傳有一份慈禧過生日的菜單:火鍋二品:豬肉絲炒菠菜、野味酸菜;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什錦雞絲;中碗菜四品: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溜海參;碟菜六品: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卜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咸菜炒茭白、肉絲炒雞蛋。只十六品(或者只列主菜?),菜名也無甚出奇,除燕窩外,以尋常雞鴨肉為主,有如今日普通小菜館都能吃到的家常菜。
飲品,慈禧愛飲花茶。她嗜茶成癖,特別講究。泡茶用的水是當天從玉泉山運來的泉水;所飲的花茶不是經(jīng)過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剛采摘的鮮花,攙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飲起來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慈禧飲茶用白玉茶杯。金茶托上放三盞白玉杯,中間是茶,兩邊是花。兩名太監(jiān)雙手將茶托共捧至慈禧面前,口呼:“老佛爺品茗了!”慈禧方才飲用。
服飾
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齡在《清宮瑣記》中寫道:“慈禧的衣服、首飾、衣料、繡花鞋等,都是分門別類地登在冊子上,平常用的和臨時賞人的物件歸內庫,由兩個太監(jiān)總管和四個首領共同管理。賞出去的東西都要寫明年月日,賞給某,交到內務府注冊。”
慈禧的服飾很多。她乘火車去奉天時,有專門一節(jié)車廂載運她的服裝。她并不預備在那邊耽擱太久,因此所帶的衣服只是晚春時適用的一部分。但這已足以使她的御前女官裕德齡驚嘆:“它的偉大和富麗幾使人目為之炫,神為之奪。除卻你能看見的一片彩云似的錦繡之外,你就不用想細細鑒別它們。因為它們委實是太多了,太美麗了!”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雙。好在太后走路的時候很少,平均一雙新鞋可以穿五六天。慈禧既擁有如此之多的衣服,當然可以隨時更換。但因為實在太多,就是每天換兩三次,仍有許多衣服永遠穿不到。而她身邊人看到,她平常穿的四季衣服不是很多、很新,“只是她平常常穿的幾件”,“觀其真實之價值,亦不見十分高貴”。比如在冬天,她常穿的就是一件茶青色緞子皮襖,見客時就另換一件絲的或織錦的新旗袍。慈禧與多數(shù)女人一樣喜歡檢閱和欣賞自己的衣物。有些衣服雖是從不再穿,卻因有紀念意義,如數(shù)十年前她為貴妃時穿過的衣服等,時常要叫太監(jiān)取來把玩,追念往日的綺年玉貌、美景良辰。即使在出行途中,“每隔四五天工夫”,她也“總要把所有的衣服等等查看一番”。那些衣物每三襲盛放在一個朱紅漆的木盤中,由兩個太監(jiān)抬到慈禧面前,全部看完,不啻上千百人的隊伍。太后身高中等偏低,喜歡穿高跟的鞋,有的高達6英寸。她有一款大典時才穿的繡花鞋,鞋底很高,四周綴有小珍珠串,如同穗子一樣。
慈禧的發(fā)式亦即清末宮廷后妃的正式發(fā)式——“大拉翅”,據(jù)說是她自己所創(chuàng),后來官宦命婦、民間女子紛紛效仿,一直流傳到今天的戲劇舞臺上。慈禧的“大拉翅”發(fā)髻,實際是一個高約一尺有余、內以鐵絲為骨架、外包青緞青絨布做成的兩把頭冠套。摘戴自如,又可美飾頭發(fā)。兩把頭的頭飾有扁方、簪、頭花、流蘇等。慈禧夏天最喜歡戴的扁方是六十整壽時張之洞進貢的,用檀香木、金絲和小珠子鑲成。頭花是“大拉翅”發(fā)髻的主要首飾,大多以珠寶鑲嵌而成。慈禧許多畫像、照片中,都能見到她“大拉翅”發(fā)髻正中的大朵珠寶頭花。慈禧不但喜歡珠寶頭花,還喜歡戴大朵絨花。這是因為漢語“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音近。她常應時節(jié)戴不同絨花,如清明日戴絨柳芽,端午日戴絨艾草,中秋日戴絨菊花,冬至節(jié)戴葫蘆絨花等。
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畫的油畫像中,有一幅身穿黃底繡紫藤蘿團壽字氅衣,頭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許多珠翠首飾:翠簪、鳳釵、金扁方、寶石頭花、珍珠頭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蘇,顯得雍容富貴。但卡爾說,慈禧佩戴之首飾,種類雖多,而終不過珠翠二者。“據(jù)說宮里各種首飾都有,但我只看見過慈禧常戴的幾種。她最愛的是一個翡翠戒指,一個碧綠戒指,還有頭上戴的幾朵珠花和一件珍珠串起的披肩。”“慈禧還戴一副小珠子耳環(huán),永遠也不摘下來。據(jù)老太監(jiān)們說,這副耳環(huán)是慈禧進宮時,咸豐皇帝賞給她的。慈禧每次戴兩副耳環(huán),因為她有四個耳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