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小像,網(wǎng)絡(luò)圖
距離北京120多公里處,河北省易縣城西永寧山下的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所在。末代皇帝溥儀逝后也安葬于此,但不再有皇陵。陪伴這些帝王長眠地下的,還有他們的皇后、嬪妃。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妃子,應(yīng)該就是光緒帝的寵妃——珍妃。
珍妃的一生只有短暫的25年,她被光緒帝寵愛,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愛情、政治、宮斗、謀殺……諸多戲劇性的強烈沖突交織在這個女人身上。在晚清歷史舞臺上,珍妃也許只是個微末角色,但她的生前身后事,無論是在檔案記載、民間傳說還是文藝作品中,都構(gòu)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戲。
清西陵墓葬中的珍妃也不安寧。1938年,八個當?shù)卮迕癖I掘了珍妃墓,舉世震動,其影響甚至不亞于另一起著名的皇陵盜案——孫殿英挖開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寢。
上世紀80年代末,電影《夜盜珍妃墓》把這起盜墓案搬上銀幕,陰森恐怖的故事場景,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恐怖片的巔峰之作,甚至有該影片上映時嚇死觀眾的傳聞。
然而,比對檔案資料和盜墓者的回憶,有清史研究者給出了這樣的判斷:當年的盜墓者和后來拍成的電影,都搞錯了盜墓的對象,被盜的并不是珍妃墓,而是她的姐姐——瑾妃之墓。
是耶,非耶?
直到去年,探地雷達在瑾妃墓上探測出了一個清晰的盜洞,珍妃墓卻完好如初。珍妃墓上籠罩的重重迷霧終于被撥開。
珍妃之死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的北門——貞順門內(nèi),有一眼水井。盡管井水早已枯竭,四面八方的游人還是不住地向井底探望。
這眼井淹死過清朝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故稱之為珍妃井。在井畔的東墻上,掛著一塊說明牌: “珍妃是光緒帝的寵妃,她同情并支持光緒帝的變法維新的主張。慈禧太后扼殺戊戌變法后,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珍妃則打入冷宮。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太后倉皇出逃,行前命太監(jiān)崔玉貴將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后打撈出尸體葬于西直門外,1913年移葬清西陵之崇陵(光緒帝陵)妃園寢。后人重新制作井口,不再使用。”
不過,“被投井”只是珍妃之死幾個版本之中,最廣為人知而且最可信的一個。而關(guān)于珍妃投井具體情形的描摹記敘,更是林林總總。珍妃之死,也是眾說紛紜的謎團之一。
有關(guān)珍妃的記載,關(guān)于她生前的部分倒是簡單而確定的。
在《清史稿后妃傳》、《清皇室四譜》等有關(guān)書籍中, 對珍妃生平都只略提過幾筆,概括起來就是這樣幾句:珍妃, 鑲紅旗, 滿洲, 他他拉氏。生于光緒二年二月初三日,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
1889年,珍妃兩姊妹入選宮中,13歲的她被封為珍嬪,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
在清朝的后妃等級中,嬪為九等嬪妃序列中的第五等,下面是貴人、才人、常在等級別。直至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她倆得以晉嬪為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