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宋國人正考父,“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官越升越謙卑、越低調(diào),體現(xiàn)的是求實、自醒的精神。
與之相比,歷史和現(xiàn)實中有這么一種人,不但不謙虛為官,反而刻意包裝自己、裝扮自己,搞“自炫求進”那一套。
所謂“自炫求進”,即自我炫耀求得升職?!段簳?middot;崔挺傳》中記載:北海王元詳擔任司徒、錄尚書事,主管官員的選拔,很多官員爭著夸大自己的等級成績,希望借此升官。崔挺卻一句也不說。元詳說:“崔挺你的考級并沒有提升,你也應該遞上一份東西,我理應為你申請。”崔挺說:“官階品級是皇皇圣朝的大事情,考察官吏政績也是國家恒久法典。對于不顧臉面、‘自炫求進’的人,我感到羞恥。”
崔挺這樣說也這樣做。他從不去拉關系搞圈子,更不去巴結(jié)權(quán)貴。孝文帝視察其所治之地后說:“擁有兵權(quán)的人如果都像崔挺這樣,我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
恥于“自炫求進”的人,從不興偽事?!墩撜Z·雍也第六》記載了魯國大夫孟之反不夸耀自己之事。魯國軍隊往南逃奔,孟之反殿后掩護。將進城門,他一面鞭打馬匹,一面說:“不是我大膽殿后,是馬匹不肯向前跑??!”其求實精神令人贊嘆。
無獨有偶。光武帝時期,江陵縣令劉昆在任時,突發(fā)火災,聞訊趕赴現(xiàn)場,對著大伙磕頭,忽然天降大雨,不一會兒就風平火熄。后調(diào)任弘農(nóng)太守,當?shù)孛突M行。劉昆在弘農(nóng)當政三年,又出現(xiàn)了一樁奇事,“虎皆負子渡河”。光武帝劉秀聽說后便召他入宮。劉昆說:“這只是巧合,發(fā)生大火的那天本就烏云密布,大雨將至。老虎外逃是因為當?shù)厝丝谠鲩L,生存困難,臣只是正好在當?shù)厝温殹?rdquo;光武帝恍然大悟,稱贊劉昆是個誠實的人。
不貪無名之功,不采不實華名,不興虛浮偽事,是很多為官者的信條。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官德,他們尊重民意、關注民聲、聚力民事、破解民憂,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相反,那些“自炫求進”之人,總是嘩眾取寵、裝點門面、搞假大空,總想著金粉涂身、取悅上級、升官發(fā)財,又怎能心懷黎民、心憂天下?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升官的想法可以有,但“自炫求進”的行為不可取?,F(xiàn)實生活中,仍有少數(shù)黨員干部不愿從歷史的鏡鑒中吸取教訓,依然重復他人的老路。
有人靠“出名”求進。少數(shù)領導干部,動不動就讓下屬幫忙寫個材料、發(fā)個文章,企圖引起領導重視,造成輿論關注,為提拔重用鋪路。
有人靠“政績”求進。上任伊始,就大動刀斧,一切重來,不是這“工程”,就是那“項目”??傁胍揽繋准?ldquo;實事”、幾個“創(chuàng)新”取悅領導,以求升遷,至于對官兵是否有利,對部隊戰(zhàn)斗力建設是否有益,則另當別論。
有人靠“立功”求進。一到立功受獎之時,就添油加醋、虛報政績,以獲得立功的機會。他們立功不為別的,只為榮譽加身,謀取官位。
倘若這些人“自炫求進”成功,其求官之技便得以廣傳,形式主義、弄虛作假之風就會盛行開來。危害大矣!
今天,我們糾“四風”,一定要嚴厲整治“自炫求進”的做派,大力提倡不興偽事興務實的作風,真正讓“三嚴三實”成為一種習慣。
《管子治要》有言:“君子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這告誡我們,強軍興軍需要德才配位的領導干部。否則,就會損害強軍興軍的大業(yè),就會動搖國家安全的基石。所以,對那些自我造勢、自我標榜、自我鍍金的人,什么時候都不能讓他們得逞。
為官者請記住周恩來總理的一句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jīng)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