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對外傳播工作,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到“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yōu)化戰(zhàn)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這些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對我國對外傳播工作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是媒體做好對外傳播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要明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意義,把握中國故事的深刻內(nèi)涵,掌握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方法,積極爭取國際話語權。
牢記使命:努力提升國際傳播影響力
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這是從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中得出的深刻結論。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也日益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F(xiàn)在,中國“挨打”“挨餓”的問題已得到解決,但“挨罵”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西方敵對勢力不甘心、不情愿看到中國日益強大,處心積慮地給我們設置障礙、施加壓力、制造麻煩。其主要手段之一,便是在思想輿論上對我進行滲透和圍攻,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混淆視聽、擾亂人心,“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國威脅論”“中國經(jīng)濟崩潰論”甚囂塵上;對于港臺問題、南海局勢等,他們頻頻插手、混淆視聽;“一帶一路”建設也被他們以“資源掠奪論”“馬歇爾計劃”等進行抹黑詆毀……中國的國際輿論空間經(jīng)常遭受擠壓。
“挨罵”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國的發(fā)展優(yōu)勢和綜合國力還沒有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國際上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傳開叫不響”的境地,存在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幾個方面的“錯位”:一是“西方中心論”固化中國貧窮落后的“認知錯位”;二是西方用自身價值觀裁量中國的“價值錯位”;三是防范中國動自己奶酪的“心態(tài)錯位”;四是西方用自己話語體系解讀中國的“話語錯位”。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中國的事情,中國人最有發(fā)言權。中國發(fā)展進步的話語權、解釋權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自己的講述讓世界認識發(fā)展變化中的中國,了解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了解中國對世界的責任和擔當。這是中國媒體人的職責和使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