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金剛怒目”,這一面過去在媒體中披露得比較少,我就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廬山會議批彭德懷,當然廬山會議這個事件本身比較復雜,今天我們沒有時間說。今天就說毛澤東同志和彭德懷,就是你是鐵我是鋼,兩個人一碰響叮當,這是毛澤東同志說的。他和彭德懷的性格,尤其是彭德懷的性格非常倔強,最后導致兩個人不可開交了,毛澤東同志就跟他急了,說幾十年以來你和我是“三七開”,而且是“倒三七”。就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當然,這不符合事實,彭德懷就不能接受。彭德懷說“五五開”行不行?毛澤東同志說不行,就是“倒三七”,這就比較激烈了,最后有點失去理智,等于這個會就開到對罵起來了。
三說“尼姑思凡”這一面,這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居高臨下,但是又親和無間。毛澤東同志這種性格主要是對社會賢達、博學鴻儒特別具有征服力。比如梁漱溟,時隔半個多世紀以后,他深情回憶1938年春天在陜北窯洞的那個夜晚,他和毛澤東同志就中國的抗日前途爭論了一個晚上。他寫文章是這么說的:
“毛十分耐心地聽著,不打斷我的話,抽煙、喝茶。等我說完后,他露出了笑容,十分果斷,斬釘截鐵地說:‘中國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觀,應該非常樂觀!最終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只能是這個結局,別的可能沒有!’使我終身難忘的是毛澤東同志的政治家的風貌氣度。他穿著一件皮袍子,十分輕松自如,從容不迫。他不動氣,不強辯,說話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語。明明是各不相讓的爭論,卻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談。”
說到這里,我想起再前推到12年前,1916年7月25日,毛澤東同志在致蕭子升的信中,分析了日本對我之既定策略后說:“二十年內(nèi),非一戰(zhàn)不足以圖存”,“予意吾儕無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孫,止有磨礪以待日本。”20年后,“七七事變”爆發(fā),印證了毛之遠見。所以,面對毛澤東同志的雄辯,梁自然心悅誠服。
著名翻譯家傅雷在1957年3月12日親耳聆聽了毛主席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之后,給家人的信中寫道:“毛主席的講話,那種口吻、音調,特別親切平易,極富于幽默感;而且沒有教訓口氣,速度恰當,間以適當?shù)耐nD,筆記無法傳達。他的馬克思主義是到了化境的,信手拈來,都成妙諦,出之以極自然的態(tài)度,無形中滲透聽眾的心。講話的邏輯都是隱而不露,真是藝術高手……他的胸襟博大,思想自由,當然國家大事掌握得好了。毛主席是真正把古今中外的哲理融會貫通了的人。”
在這里我加了個點評:桀驁如梁公,清高如傅君。接談之下,欣然就范。像這種桀驁不馴的人,這么清高的人,跟毛澤東同志只要打過一次交道,就發(fā)自內(nèi)心地敬佩他。
再說毛澤東同志離開我們以來,中國大陸對他評價的一些變化。
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從1976年到七十年代末,這幾年變化不大,還是“兩個凡是”,顯示民族巨大的思維慣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