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爆發(fā)后,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先把事變定性為革命的行動
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率領東北軍、西北軍在西安發(fā)動兵諫,扣押前來布置“剿共”的蔣介石,迫使他停止反共內(nèi)戰(zhàn),實行聯(lián)共抗日。
西安事變的爆發(fā),在國內(nèi)外引起巨大反響,西安成為國內(nèi)外關注的中心和各種矛盾的焦點。形勢十分復雜,內(nèi)戰(zhàn)危機迫在眉睫,張、楊兩將軍一時無所適從。
由于“三位一體”的西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存在,張、楊兩將軍在西安事變爆發(fā)的當天清晨,聯(lián)名打電報給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邀請中共代表團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國大計,處理捉蔣的善后有關事宜。
12月12日上午8時,毛澤東看到張學良給他和周恩來的電報:“吾等為中華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計,不顧一切,今已將蔣及重要將領陳誠、朱紹良、蔣鼎文、衛(wèi)立煌等扣留,迫其釋放愛國分子,改組聯(lián)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見,速復。”
毛澤東收到的這份改變中國命運的電報,一直是史學界關注的熱點。對于毛澤東得知西安事變的第一份電報,在現(xiàn)有的公開資料中,最權威的應該是《葉子龍回憶錄》中的記載:“1936年12月12日凌晨,我被電臺值機員叫醒,說是張學良、楊虎城從西安給毛主席發(fā)來一封電報,是特急件。電報不長,是用半文半白的語言寫的,我看不太懂,但記得其中有‘兵諫’兩字。我立即把電報交給毛主席。……我與童小鵬住一間窯洞,他文化水平比我高。送電報回來,我問他,‘兵諫’是什么意思,他說也搞不清。”
《楊尚昆回憶錄》中說:“中央派葉劍英為代表到西安去同張學良保持聯(lián)系。有一次葉劍英回來匯報,談到張學良曾說,他想不讓蔣介石在西北留這么多兵,張在說這話時還無意間露出一句:‘必要時進行兵諫。’聽了這話,我覺得有點驚訝,但當時沒想到他真會把蔣介石抓起來。”這是目前所見到的中共中央高層把尚未發(fā)生的西安事變表述為“兵諫”的最早回憶。
接到電報后,毛澤東立即吩咐警衛(wèi)員去通知中央其他領導人來開會。毛澤東說:“這件事,我們應該站在后面,讓張、楊去打頭陣。”后來,張聞天、博古、王稼祥等人提議,給共產(chǎn)國際去電。于是,毛澤東親自起草電文發(fā)往莫斯科,報告西安事變的真相,指出這一事件是根據(jù)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chǎn)黨“三位一體”達成抗日反蔣的協(xié)議而發(fā)生的,請國際從速指示。同時,毛澤東還親自起草了給張、楊兩將軍的文電,對他們進行贊揚。
12月13日,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會議。因為事情發(fā)生得很突然,情況還不很清楚,有待進一步了解和觀察,會上對許多重大問題只是交換意見,需要在進一步弄清情況后才能作出決斷。毛澤東在發(fā)言中提出一個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對這一事變的態(tài)度怎樣?應該擁護,還是中立,或反對?應該明白確定,是不容猶豫的。”
毛澤東斷言:“這次事變是有革命意義的,是抗日反賣國賊的。它的行動、它的綱領,都有積極的意義”。“就是在他的自衛(wèi)的出發(fā)點上也是革命的”,“是應該擁護的”。
考慮到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已形成三位一體,大多數(shù)政治局成員贊成“以西安為中心”,成立一個實質(zhì)性政府,以西北為抗日前線,影響全國:“罷免蔣介石,交人民公審”。
張國燾發(fā)言最為激烈:“在西安事件意義上,第一是抗日,第二是反蔣。”“內(nèi)亂是不是可免?這是不可免的,只是大小問題。”“因此,打倒南京政府,建立抗日政府,應該討論怎樣來實現(xiàn)。”張聞天針對“審蔣”、“除蔣”和“以西安為中心”等,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我們“不采取與南京對立方針。不組織與南京對立方式(實際是政權形式)”。“盡量爭取南京政府正統(tǒng),聯(lián)合非蔣系隊伍。在軍事上采取防御,政治上采取進攻”。在目前的形勢下,“不要急躁”,否則會“自己造成自己的困難”。
毛澤東考慮得更為深遠。他在作結論時說:我們現(xiàn)在處在一個歷史事變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前途擺著許多通路,同時也有很多困難。敵人要爭取很多人到他們方面去,我們也要爭取很多人到我們方面來。針對張國燾“第一是抗日,第二是反蔣”的說法,毛澤東強調(diào):“我們不是正面的反蔣,而是具體地指出蔣的個人的錯誤。”“又要反蔣,又不反蔣,不把反蔣與抗日并立。”毛澤東最后著重提出:“我們的政治口號:召集救國大會。其他口號都是附屬在這一口號下,這是中心的一環(huán)。”毛澤東在1937年1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承認:“西安事變后,我們通電中說將蔣交人民審判,是不對的。”
12月13日中午,在當天發(fā)給張學良的電報中,毛澤東除了告知“恩來擬來兄處協(xié)商大計”之外,還提出如下建議:要把蔣介石扣押在自己的衛(wèi)隊營里,以防其收買屬員,尤其是不能交給其他部隊看管;將東北軍主力調(diào)至西安、平?jīng)鲆痪€,十七路軍主力集中于西安、潼關一線。同時表示:紅軍鉗制寧夏、隴東一帶胡宗南、曾萬鐘、毛炳文、關麟征、李仙洲等中央軍,以免西安腹背受敵。12月13日,毛澤東電示潘漢年:“請向南京接洽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之可能性。”20日,毛澤東又致電周恩來,讓派人去胡宗南等黃埔系將領處,表示“愿與談判恢復蔣(介石)自由之條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