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主體的重構。生產主體也就是電視內容生產的主體,過去是電視節(jié)目的生產部門。在中國所有的電視臺當中,基本上都是按照內容的不同性質和職能,來劃分相對差異性的部門,比如,做新聞的可能叫新聞部,做文藝的叫文藝部,做青少年節(jié)目的叫做少兒部或青少部,做社交專題的叫做社交部或專題部,做對外節(jié)目的叫做國際部,做體育節(jié)目的叫做體育部等,按照內容的不同,來區(qū)分節(jié)目制作的部門,這是過去電視媒體生產主體的基本架構方式。但是在今天的新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生產主體的設置方式遭遇了巨大的挑戰(zhàn)。例如,在重大新聞現場,其實很多不同部門具有同質性的需求。比如奧運會來了,可能所有的部門都涉及到奧運會,只是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角度。新聞部要播發(fā)新聞信息,少兒部門要做少兒勵志節(jié)目,體育部當然是做專業(yè)解讀,國際部要做對外傳播報道,還有涉及到專題、社教等等,也要考慮自己特色的節(jié)目。
所以同樣是奧運報道,就可能出現所有部門傾巢出動的局面。那么在奧運賽場上,將是同一個媒體的若干節(jié)目制作機構出現在現場,這其實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們?yōu)槭裁床荒苡缮贁挡块T統(tǒng)一提供資訊,讓其他部門共享呢?這么多的人力、物力重復性地在一個現場進行報道,這難道不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嗎?所以人民日報在過去幾年間提出了一個“中央廚房”的概念,這個概念對于應對今天的媒介融合、建構新的生產主體非常有借鑒意義。對應到電視媒體,我們的生產主體如果要重構,怎么重構?我覺得應該借鑒“中央廚房”的概念。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內容生產的規(guī)律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打包,進行資源的整合和調配,規(guī)避或盡量減少資源的重復建設、重復使用或浪費。
應對新環(huán)境,電視媒體如果要有大發(fā)展,首先在生產主體上要進行重新建構,理想的模式應該叫做“超級編輯部”。目前我們是多個編輯部,有無數個部門,有多少個部門就有多少個編輯部。能不能把這些編輯部整合成一個像“中央廚房”的大的編輯部,進行資源的統(tǒng)一整合?這將是未來調整和考驗電視媒體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
2、傳播主體的重構。說到傳播主體,過去我們基本上就是單一的電視媒體、電視臺的概念,是電視臺自己的一個傳輸概念。在今天的新環(huán)境下,我們可能要考慮到臺網的進一步融合,以及跨屏傳播的問題。怎么理解臺網融合和跨屏傳播呢?也就是說,過去電視臺只是制作和傳輸一體化的模式;在今天,作為節(jié)目制作方和播出方的電視臺,應該和商業(yè)門戶網站以及自身延伸的新媒體,進行更進一步深入地融合,使傳輸和制作形成一體化。同時,電視媒體不應該僅僅滿足于在電視的一個終端上出現,也就是只為家庭的電視機終端服務,還要考慮到為廣大的電腦用戶、手機用戶服務。這樣的跨屏傳播、多屏傳播,是未來傳播主體重構的理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