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民幣在外匯儲備投資方面也有不菲的表現
盡管缺乏可兌換性,但人民幣已經開始在一些央行的儲備資產中發(fā)揮作用。這一實踐自2011年下半年起最先在智利、馬來西亞和尼日利亞等國展開。2011年9月5日,尼日利亞央行發(fā)表聲明,表示它“已經完成了外匯儲備多樣化部署,將人民幣(RMB)納入原來僅包括美國美元(USD)、歐元(EUR)和英國英鎊(GBP)在內的貨幣組合”。此外,智利2015年5月的貨幣政策報告顯示,智利央行內部托管的投資組合中有3%的資產配置以人民幣計價。
除了上述三個國家以外,一些國家官方聲明和報告也顯示,其央行也已經或正在考慮將人民幣資產加入其外匯儲備中,包括奧地利、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南非、瑞士、坦桑尼亞、俄羅斯和英國。打算將人民幣加入官方外匯儲備或已經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xié)議的國家,大多與中國有著較密切的貿易往來。因此,對這些國家而言,吸納人民幣加入外匯儲備不但有利于儲備貨幣多元化和流動性增加,還可以有效促進兩國間貿易。
五、人民幣現鈔境外流通
當前,人民幣與美元、歐元等國際主要貨幣在離岸市場使用份額的相對差距繼續(xù)縮小,境外人民幣總量繼續(xù)擴容。截至2014年底,境外人民幣存款約為2.78萬億元,比年初增長7000億元,離岸人民幣總量占全球所有貨幣離岸存款總量的1.7%左右。
目前,人民幣現鈔跨境流動主要有個人攜帶現鈔出入境和銀行跨境調運現鈔兩個渠道。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出入境、外國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攜帶人民幣限額調整為2萬元。銀行有兩個人民幣現鈔跨境調運渠道,一是以我國和毗鄰國家中央銀行簽訂的邊貿本幣結算協(xié)定為基礎,邊境地區(qū)商業(yè)銀行與對方國家商業(yè)銀行合作跨境調運人民幣現鈔。二是人民銀行授權香港、臺灣等境外人民幣清算行負責跨境調運人民幣現鈔。2007年,人民銀行啟用首個境外人民幣現鈔代保管庫——中銀香港代保管庫,并以其為基礎向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提供人民幣現鈔供應和回流服務。
人民幣現鈔跨境供應回流機制運行穩(wěn)定,供應回流渠道已覆蓋港澳臺地區(qū)及周邊國家,并向全球延伸。銀行人民幣現鈔跨境調運總量穩(wěn)步上升,2014年人民幣現鈔調入調出金額合計516億元,同比增加23.2%。
在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背景下,國外許多金融機構都瞄準這個發(fā)展趨勢,紛紛開辦人民幣業(yè)務。人民幣在東盟國家廣受歡迎,已被視為“硬通貨”,不僅金融機構看好人民幣業(yè)務,在東南亞國家的城市街頭,私人貨幣兌換點也提供人民幣兌換當地貨幣的業(yè)務。
2009年,中國銀行曼谷分行完成了泰國第1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yè)務。在拉美地區(qū),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2009年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xié)議,互換規(guī)模達700億元人民幣。
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逐步深入,持有人民幣的境外機構逐步增多,客觀上存在購買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需求。為了配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拓寬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2010年8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了《關于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相關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試點,并對試點期間境外機構的范圍、準入方式、投資運作模式等事項進行了明確和規(guī)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