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40-將星隕落
(高帝十二年,劉邦以謀反罪殺了韓信。一時間朝野上下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韓信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華,是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第一功臣,他的被殺影響極大,首先影響到的人就是彭越和黥布。彭越和黥布同韓信一樣,為劉邦征討天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和韓信一道被后人譽為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和黥布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yīng)?他們最終的命運結(jié)局又將怎樣呢?)
梁王彭越在劉邦滅項羽前就封了梁王。封梁王后,基本上平靜,被卷入陳豨叛亂是偶然。劉邦到邯鄲要平叛,發(fā)現(xiàn)手中無兵。地方諸侯不來,向地方諸侯征兵,梁與趙緊緊相連,希望梁王來參加平叛。彭越說有病,派將軍幾千人來參加,劉邦惱了。派人責備彭越。“梁王恐,欲自往謝。”假如去了,也許會有變化。但手下扈輒不叫他去,去了就抓起來,不如反了。前提是韓信曾被抓。單獨去,就會像韓信,扈輒就不讓他去。彭越不去。就是這時候,出事了。彭越手下太仆有了錯,彭越抓起來了,想處死他。結(jié)果太仆逃了。直接到邯鄲見劉邦。說彭越和扈輒要謀反。這是誣告。劉邦得到這個理由,沒調(diào)查,立即抓彭越。彭越被抓。直接押送劉邦。送洛陽,審,謀反事實俱在。這是冤案。劉邦清楚,沒更多證據(jù)。最后處理是削去梁王。發(fā)配到四川青衣縣,監(jiān)視居住。彭越去了,到了鄭縣,倒霉了,遇到呂后,彭越犯傻了,應(yīng)當趕快走,這個女人不尋常。他倒趕快找著呂后哭訴。呂后說,好跟我回去,我替你洗清。帶回到洛陽。呂后找劉邦,說彭越是壯士,是好漢。放到蜀地,鬧起來是大事,不如做掉算了。彭越真冤。劉邦決定殺。呂后讓彭越手下人告他謀反,滅三族。劉邦對彭越不來為什么這樣看重?趙地將領(lǐng)不管用,管用的不來,劉邦急,但沒動殺心。真正動殺心的是太仆的告密。劉邦的處罰還不到死的程度。呂后的介入導(dǎo)致了死的結(jié)果。
呂后擔心的是劉邦身后怎么辦。這是漢十年了,離劉邦死只兩年了。呂后知道的是二人年齡差距。他知道劉邦身體不好,她也知道兒子多大。劉邦生兒子時,四十六。漢十年時,兒子十六七歲。打天下的三大功臣,都是猛將,呂后擔心的是兒子鎮(zhèn)不住這三個。呂后極力主張殺。彭越人頭在洛陽城門的示眾,不準任何人祭奠。彭越手下來哭。被抓。劉邦火了。殺。欒布說,愿一言而死。當年打得最慘時,誰幫你?是彭越斷后路。垓下之戰(zhàn),立了大功。現(xiàn)在加謀反罪名,從此天下功臣人人自危。欒布說完,劉邦傻了。放了。劉邦為什么放了欒布?晚年提倡忠誠。彭越對欒布有救命之恩。欒布在燕地打工,替主人報仇。后來燕王任他為將軍。彭越贖出欒布,做中大夫。彭越出使齊國時,彭越被殺,所以回來時哭祭。
黥布聽到韓信被殺時“因心恐”,心里恐懼。正打獵時,皇帝詔書來了,“因大恐”,所以他動了心了。立即把軍隊布防好,關(guān)注臨近有沒有軍事變動。黥布是猛將,又出事了。手下有人告他。一個愛姬有病,打醫(yī)生來看病。遇到一個人,是手下的賁赫。賁赫覺得有義務(wù)疏通關(guān)系,出于好心送禮給醫(yī)生。結(jié)果是這個愛臣對賁赫有好感。她曾跟黥布夸賁赫是忠厚長者。黥布就有意了,立即沉下臉來,責問她。她嚇一跳。把經(jīng)過全講了。無非是看病,醫(yī)生與中大夫住對門,賁赫送禮,醫(yī)生上心看病。黥布還是覺得他們有問題。越想越惱火。要殺賁赫。賁赫逃了。到了劉邦處,報告劉邦說黥布反了。劉邦就問蕭何,反了嗎?蕭何說,布不宜有此,恐仇怨。這話出自蕭何嘴不容易。韓信是他騙進宮的,彭越時他一句不說。那邊黥布做好了謀反的準備。中央使者也在調(diào)查這事了。黥布斷定賁赫告狀了,他決定立即叛亂。劉邦下令放賁赫,報告是真的,召集大將商量。大將們的態(tài)度是坑豎子耳,何能為乎?劉邦手下一個太仆滕公說,薛公曾在項羽手下做令尹,熟悉黥布這人。我跟他談過,說黥布之反正常,因為他們?nèi)斯谙嗤?,那兩個人被殺,肯定會反。劉邦召見薛公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向西攻楚,向東打吳,吞并齊魯,黥布用上策函谷關(guān)以東不是你的了;中策是攻下趙魏,據(jù)守敖倉,勝負難定;下策是……劉邦問黥布會采取哪一個?一定是下策。這是黥布本身決定的。他曾是罪犯,沒遠大志向,只能取下策。劉邦帶隊出發(fā)。黥布講,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手下積極性極高。
兩軍相遇,劉邦指著黥布問,何苦而反?黥布答,欲為帝耳。這樣回答無非氣氣劉邦。一打,黥布軍陣擺得厲害,好像當年項羽的軍陣。黥布最后敗,敗在軍心不穩(wěn)。錯誤估計劉邦不會親征,手下慌。黥布逃到長沙國。黥布的老婆是長沙王的女兒。長沙成王在位,騙黥布,一起逃到南越國。跑到一百姓家,趁黥布不備,殺了黥布。黥布是項羽手下最能打的人。巨鹿時,他是第一個過河的人。項羽要活埋秦軍,任務(wù)交給黥布。許多重大事件都是黥布干的。毛病是見利忘義,本是項羽手下的人,分封十八個諸侯王中手下的只有他一個人。在項羽有難時,本應(yīng)出手相助,但是他不管。像與劉邦決戰(zhàn)時,他都袖手旁觀。還有素無大志,年輕時,有人相過面,說他將來受刑后可以稱王。受黥刑后,得意。最高志愿是稱王。更沒有當皇帝的志向。他的失敗被殺也是必然的。謀反本是自救。
至此,誅殺異姓諸侯王完畢。最后一次回沛縣,演出最悲壯的一幕。這是什么內(nèi)容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