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革命的歷史透視》,(美)石約翰 著,王國良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7
似乎是為了進一步證實內(nèi)亂外患相互關系的古老說法,兩者往往攜手并進。正當西方在中國插足之時,國家的內(nèi)部麻煩又以大規(guī)模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從19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民眾反叛的偉大浪潮席卷大地,幾乎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這些起義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太平天國起義,它從1850年到1864年席卷了中國中南部。這是一個巨大的事件,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民眾起義之一,也幾乎是比世界上任何地方所曾發(fā)生過的起義都要重大的起義。
太平天國起義和其他反叛背后的基本原因就是國家的基本問題:日漸貧困,自然災害,異化,個人志向得不到實現(xiàn),以及政府太軟弱腐敗,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此外,每一次起義依照當?shù)氐沫h(huán)境和參加起義的人的類型,還有自身特殊的原因。
太平天國起義的直接動因是中國東南部,廣東和廣西兩省的少數(shù)集團的不滿,正是在這里起義開始了。那里有所謂的客家人??图胰耸侵袊扑魏笃趤碜员狈降囊粋€方言集團的后裔。但他們?nèi)匀粵]有被當?shù)厣鐣耆?,仍然說自己的方言,保持一些特殊的習慣,他們也遭受當?shù)卮蠖鄶?shù)居民的歧視,客家人與當?shù)厝说臎_突經(jīng)常是政治與社會沖突的根源??图胰藶槠鹆x的初期提供了基本骨干,對他們的歧視是不滿的重要根源。
除了客家的特殊環(huán)境外,西方人到達廣東的主要港口廣州,也加劇了地方問題。政府由于很容易被外國人打敗,在南方的民族主義者中間已喪失了威信。另外,鴉片戰(zhàn)爭之后貿(mào)易轉(zhuǎn)移到其他口岸引起當?shù)氐纳虡I(yè)混亂,加劇了經(jīng)濟災難。
太平天國運動的創(chuàng)建者是客家人,名叫洪秀全。他出身于中等農(nóng)民家庭,但從少年時代起就才華橫溢,他的親屬湊錢供他上學,目的在于最終能通過科舉考試而做官。這使他在甚至是最好過的日子里也擔負著成功的重任,自然,時代的問題使這種壓力更加重大了。不僅是因為經(jīng)濟狀況意味著供他上學越來越困難,從而也增加了對他的期望,而且人口的增長也使成功的希望更為渺茫了。例如,盡管當時人口比清初增長了一倍,但入選人數(shù)并沒有擴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