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其實,在一開始,讀一本書并不能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改變,因為靠讀書所追求的成功,還需要很多客觀的因素,需要很長時間的積淀。
但是不讀書,卻能很輕易地改變一個人。
事實上,最開始的那個女孩但凡多讀點書,就算是最基本的暢銷書,她的世界觀的塑造就會有很大的不一樣,就不會那么地信奉暴力,迷信權威。
很多書,最開始就像一道門,關著的門。你把他們都看一眼,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然后你就朝著那個通道走過去,進入另一個有很多門的大房間里。
狹義點說,很多文學性的書本,本身就是很多寫作者們用文字構筑的一個世界,是作家們自己的生活體會,以及有趣的事情。
某個作家說的:
一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個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說;一個人給大地彈射到月亮里,那是詩歌;一個人被推到水里又被拉上來了,就是戲劇。
讀到這些,往往會身心愉悅,比那些成功地人,活的長久一點。
我開頭說的那位朋友是和郭敬明同屆的新概念一等獎獲得者,他從來不自冠以“某屆新概念一等獎得主”的身份來給自己貼金,不用過來人的口吻告訴別人讀書有很多很多的用處,他只是偶爾半真半假地說,讀書是能改變命運的。
但長大以后,也不要對讀書指望太多。比如,世界不會因為讀書而變得和平。但對于個人的話,看書多了,就不太會和自己為難,你的世界就會有趣一點兒的,也就會多幾十個平米吧。
像很多長輩說的:
你要去讀書,你要好好學習。
但是,他們沒有告訴你,你需要讀那些書,你該怎么讀,也沒有告訴你要讀多久你才能改變命運。當然,這些他們沒法告訴你,即使他們是個有名的學者。
一旦說了,就有可能限制你某些方面的可能性。你要讀那些書,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生活和書都會告訴你。
也有位長輩諄諄教誨我,沒必要去讀很多書,像我這輩子沒讀過四大名著還不是過的很好?
我覺得央視的王利芬老師回答這類問題的一句話頗好,她說:
不要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自己的悲哀。
我想我也會告訴那些山區(qū)的孩子,多讀點書吧,讀書能改變命運,盡管需要一段時間。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