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是我的一位朋友,上海某報社的記者,他和我說起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曾經去四川大涼山做采訪,他說那里的小學很窮,窮的連幾本課外書都沒有。
給他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兩個,一個是一本被翻得無數次的《讀者》,是上次支教的老師留下的,是他們?yōu)閿挡欢嗟恼n外讀物。而他們每周二的下午,所謂的“圖書館開放日”,那些孩子都要洗干凈手排隊去看書,每個同學看五分鐘。
他看到那本書的時候,他說就像一團海帶一樣,但是還很干凈,很干凈。
第二個地方,是那個村里為了感激他,特地給他安排的一次相親。他執(zhí)拗不過,只好答應了。那個村子里的大多數姑娘都會嫁出去,嫁到不知名的城市里,有的基本上就不會再回來。
他說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大概十七八歲,眼睛很干凈,唱歌也好聽。她幾乎是上來就問:"你有沒有吸過毒?坐過牢?"
我朋友吃了一驚,然后搖頭。她繼續(xù)問:"你有沒有和人打過架?"她就這么非常期待地看著他,我朋友繼續(xù)搖頭。
我很吃驚,問他,那女孩為什么這么問?
他說,因為在她們那,只有做過牢打過架身上有道疤的男人才牛逼。
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是閉塞的地方,人就越簡單,但簡單不一定都是好事。簡單的背后,有可能是封建,迂腐和愚蠢,就越可能迷信金錢和力量。
他每年都會過去,帶上很多很多的書。每次走的時候,他告訴那些孩子一句話:
“多讀書,多讀書就能改變命運。"
然后我和他開玩笑,你這不是欺騙社會主義接班人嗎,讀書什么時候能改變命運?
他以一個社會老大哥的口吻和我說,你不懂,你沒紅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