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
可為供侍?!赌鲜贰分杏涊d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蓮花高潔,不染纖塵,呈來獻于佛前,以清水浸潤,蓮花愈發(fā)葳蕤,佛祖必能聽到俗子的虔誠之意吧。
可為雅事。“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庾信《杏花詩》)這杏花開得如許好,折來一支,剪裁插置在花盤里。金色的盤子襯托著紅色的花蕾,真是恰到好處的美麗。室內(nèi)有花清芬,正好款待賓朋。
這說的便是插花了。
古人愛插花
插花,將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欣賞花木姿容之美。這是一門古老的藝術(shù),在人類幼年階段,長期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先人們,已能領(lǐng)會花卉的美麗。他 們折取野花來裝點鬢發(fā),裝飾居穴,所謂“菊花須插滿頭歸”,“插了梅花便過年”,便是這一情景的寫照。這是插花藝術(shù)的雛形。佛教流入后,才漸漸發(fā)展到以鮮 花和果品供神。如此,插花在佛教儀式中沿習(xí),在民間中逐步發(fā)展。
到后來,人們審美意識萌芽,審美情趣提高,花材則或枝、或花、或葉,甚至枯樹、硬石,依著不同的線條、造型、顏色、濃密、高低的關(guān)系,賦予一定的思想和感情,插花有了再生的意義。
這便要晚至唐朝了。彼時,社會風氣開化,博愛開放的唐人愛花更甚。每到二月十五的花朝節(jié),賞花大會如期舉行,規(guī)模之盛,可用舉國形容。君王提 倡,文士尚雅,仕女愛花,處處呈現(xiàn)一派爭奇斗艷的盛況。各種關(guān)于花的活動,也琳瑯滿目,尤其是插花藝術(shù),進入了黃金時期,甚而舉國有以花會友、寄情花木之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