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虎熟悉,看他的作品也多。每看一部似都有些感慨,但也都只是見面說說,從未動過要寫下點什么的念頭。
這次不一樣了。楊虎聲言搞了個電影,是故事片 ,打仗的,取名為《劉老莊八十二壯士》。不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花費不足一千萬,同時,還要在全國各省市的3000多家院線上映。
——這還了得!從電視紀錄片轉到電影紀錄片行業(yè)中的幾年里,楊虎已經變得叫人不認識了——他先是以反映邊防軍人題材的紀錄片《帕米爾之戀》,一舉拿到了第17屆“世界軍事紀錄電影”最高獎“意大利總統(tǒng)獎”;隨后,又以一部反映汶川地震軍人救援故事的紀錄片《為了生命》,獲得了“俄羅斯奧澤洛夫金劍獎——紀錄片特別大獎”;國內的獎項自不待說,從“文華獎”到“金熊貓”大獎他悉數拿到,不一而足。如今,他又猛一轉身,居然搞起了電影故事片。他的這一轉身“華麗”不“華麗”暫且不說,單就他在不算年輕的年齡里,大膽地變化創(chuàng)作手法、勇于涉獵多個領域的勇氣,就足以叫人高高地仰視了——我承認,同是一代人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看到楊虎的這一切,心里總不免有些酸酸的感覺。
知道楊虎電影上線,屆時正在西安出差。于是放下手頭的冗繁,急匆匆地在一個周末的上午買到票,坐到了一家影院里。還好,我來的早,能容納390人的影廳里就我一人坐到了最中心的位子。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橘黃的燈光下,還是就我一人;電影開始了,照例是十分鐘廣告,同樣還是沒有一人進來;正片開始,終于有一個女性的身影閃了進來,坐在了門口。我心中一陣竊喜:難道在西安還能遇到一個和導演有某種關系的女士?不到十分鐘,她起身轉了一圈,居然出門走了。這時我才注意到她的衣著,原來是搞衛(wèi)生的。得,還是我一個人獨享這剩下的100分鐘吧!
楊虎盡力了,影片的實際水準超出了我的意料。他遵從歷史的真實,把我軍歷史上一場著名而又悲壯的戰(zhàn)役表現的真實可信而又頗具觀看性。影片情節(jié)戲劇性的成熟把握、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情緒的刻畫、戰(zhàn)場氛圍的營造以及戰(zhàn)斗中戰(zhàn)術、技術手段的運用,均以具有震撼力的、豐富視聽效果表達了出來。應該說,這部片子的整體質量不輸給國內的大部分戰(zhàn)爭影片。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是歷史的血痕中開出的一朵英雄之花。也許是教育背景和年齡的關系,我在看完本片之后,仿佛又重回到了為民族存亡而熱血抗爭的那個年代,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禮,被片中新四軍戰(zhàn)士同仇敵愾、視死如歸英雄氣概鼓蕩得熱血沸騰!獨自走出影院,在熱血沸騰后的漸次冷靜里,我生發(fā)出了這樣一些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地去看待和表現歷史?我們的民族到底還需不需要英雄主義的東西了?這種我們已經見慣或許有些厭煩的正氣歌或曰主旋律的作品,今天,應該怎么去搞才能有市場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