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他要問您吃了嗎?因為吃是生活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另外就是過去的“吃”跟現(xiàn)在的“吃”不一樣,我今年六十了,什么文化大革命,自然災(zāi)害幾乎都趕上了。在改革開放之前,這個“吃”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比較沉重的,為什么呢?像我是胡同長大的,過去都說是吃窩頭咸菜就著臭豆腐長大的,還真是這么回事;那個時候買個油餅都需要糧票,沒有糧票您在北京寸步難行!像我這種飯量比較大的,每個月都吃不飽,就盼著人家飯量小的給勻點糧票,所以一說“吃”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但是現(xiàn)在說“吃”,那就是一個輕松的話題了。談“吃”離不開時代的背景、政治的環(huán)境、經(jīng)濟的條件,包括地理、民族風(fēng)情,跟這些都是息息相關(guān)的,我們不能脫離時代背景,脫離你的地理、民族風(fēng)情來單獨談飲食文化。所以,我們對這個“吃”,尤其是飲食文化,應(yīng)該放在特殊的背景下。
中國有句俗話叫“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吃”也是如此,北京人的“吃”,跟云南、廣東、東北是截然不同的。云南有“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叫吃蚊子,這對北京人來講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在南方這是很平常的,所以談“吃”,離不開它的地理位置跟民俗。
頭幾年有一句順口溜說北京人什么都敢說,廣東人什么都敢吃,東北人什么都敢干,上海人什么都敢穿。其中說北京人愛聊,愛侃大山,上至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下至普通老百姓,北京人什么都敢說。雖然北京人不敢什么都吃,但是北京人的“吃”是有講究的。
咱們閑話少說,進入主題。今天我主要講幾個問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