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關系: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地方首創(chuàng)的關系,也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兩種改革方式的關系
以往的行政審批改革都是由頂層設計并由頂層推動、從上到下的改革。頂層設計無疑是必要的,但是審批所涉及的事項如此之多,以致完全要靠頂層設計來做是很困難的。
以往審批改革進展緩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地方的貫徹執(zhí)行有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改革使地方的利益受到損失,這通常是一個最一般的解釋,但或許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中國如此之大,各地經濟發(fā)展的水平不一樣,這就可能需要對一些行政審批項目采取一些差別化的對待。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去發(fā)揮地方的改革積極性則是一個需要積極考慮的問題。通常的一個假設是擔心地方政府往往會出于利益的考慮而抵制改革或對改革不積極,因而拖延、不改或變相地改等等,因此需要中央政府的強力推動。如果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那么單靠中央的推動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問題在于我們一直把改革局限在政府之內。地方的拖延不僅有上下關系的問題,還有內外問題。如果地方存在很強的監(jiān)督政府的外部力量,比如,立法機構的監(jiān)督力量、社會尤其是利益相關者的監(jiān)督力量或者媒體的監(jiān)督力量,如果這一過程都是透明的、受到監(jiān)督的,那么地方政府若出于私心是很難的。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強調地方的首創(chuàng),是因為地方面臨著最實際的問題,有壓力,也有解決問題的動力,因為也可以從出于公心的角度來假設地方政府的行為,減少或不減少、減什么都是出于如何推動經濟更好發(fā)展的考慮。不管如何,行政審批改革以及與此相連的簡政放權要形成一種上下的互動,不應該只表現(xiàn)為命令執(zhí)行的關系,也要表現(xiàn)為一種互相溝通與合作的關系,要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以簡政放權而言,國家行政學院的調查也指出,由于簡政放權最后的落腳點大都集中在縣級行政區(qū)域,因此,一是要高度重視縣級政府在推動簡政放權中作用??h級政府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的最基礎環(huán)節(jié),直接聯(lián)系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其職能轉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決定了本屆政府職能轉變能否取得成功。二是要提升縣級政府的施政能力。按照“人、事、財”匹配和“權、責、利”統(tǒng)一的原則,建立事權人權財權相對等的保障機制,增加基層人員編制和財力投入,確保放下去的接得住、管得好。
多少關系:在減少以經濟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行政審批的同時,需要加強的是有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行政審批
隨著服務型政府的提出,政府的職能開始轉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然而我們在這方面的行政審批就顯得相對較少,有些甚至處于空缺狀態(tài),以致無法適應政府這一職能的重大轉變。因此,在減少以經濟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行政審批的同時,需要加強的是有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行政審批,這符合當代公共管理弱化經濟管理職能、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這樣一個趨勢,也符合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因此,正如精簡機構一樣,在精簡的同時事實上還需要增加一些需要的機構,而不是一味地減少。在減少行政審批的同時,我們可能同時要考慮增加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行政審批,以真正適應政府職能的轉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