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的重大國際問題上,中俄這種合作也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比如說在敘利亞問題上,我們知道敘利亞問題,一方面是西方國家以人權為借口,希望通過軍事手段推翻敘利亞現(xiàn)政府這樣的一種想法,就是所謂在中東地區(qū)進一步推廣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tài)。從另一方面來說,敘利亞對俄羅斯也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因為敘利亞有俄羅斯在海外僅存的一個軍事基地。對于中國來講,敘利亞并沒有很現(xiàn)實的重要地緣政治意義,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貿易也非常少。但是從中國的角度出發(fā),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是中俄站在一起,反對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涉。為什么呢?因為從中國角度來講,我們外交的基本原則就是主權平等、互不干涉內政,所以中國方面自然不希望美國等西方國家僅僅以人權為借口,就使用軍事手段來改變敘利亞的格局。中國主張的是敘利亞人民自己通過協(xié)商來解決敘利亞的問題。如果片面通過軍事手段推翻了阿薩德的政權,也可能使敘利亞陷入國內的混亂。因為國家重建是一個非常復雜問題。比如說利比亞,卡扎菲政權雖然被美國北約推翻了,但是美國和北約并沒有在利比亞重建一個穩(wěn)定的政府,相反,利比亞在很長時間里陷入無政府狀態(tài),甚至其總理都出現(xiàn)過被綁架的狀態(tài),所以對中國和俄羅斯來講,反對盲目的單方面的軍事干涉,以人權為借口來推廣意識形態(tài),這不僅是雙方的共同的政治利益,也是基于一種現(xiàn)實的考慮。就是說這種片面使用軍事手段進行干涉的行為,最終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混亂,所以在敘利亞問題上,在伊拉克問題上,中俄雙方在這些重大的國際和地區(qū)問題上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這個高度的一致就是堅持主權平等,反對單方面軍事干涉,堅持通過和平協(xié)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中俄合作的政治基礎是相當牢固的。不僅僅是出于中俄雙方自己的一個考慮,就是說我們不希望西方國家來干涉我們的內政,我想同時也有他合理的現(xiàn)實基礎,就是說國際社會必須是一種合理的、多元化的國際秩序,而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一種做法。如果沒有中國和俄羅斯的制衡,那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他們在行動的過程中就變得更加自由,他們可能很隨意地進行很多干涉,但他們這樣做的很多結果不是說實現(xiàn)所謂的自由民主、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更多的是造成更多地區(qū)的混亂。所以我想在促進國際社會的戰(zhàn)略穩(wěn)定,堅持現(xiàn)有的主權平等、互不干涉內政的這種國際法原則方面,中俄雙方有著非常堅實的政治基礎。雙方互相抱團,互相支持。俄羅斯和西方國家曾有過所謂的“蜜月期”,但是很快俄羅斯就發(fā)現(xiàn),雖然俄羅斯也是現(xiàn)代所謂的民主化國家,但是俄羅斯和西方走的仍然是很不一樣的道路。尤其是普京上臺以后,普京在俄羅斯的執(zhí)政格局,受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很大批評,認為俄羅斯的民主正在倒退,普京一家獨政,執(zhí)政時間太長。雖然俄羅斯在形式上已經完全向西方民主過渡,但仍然是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所批評的主要對象。
從中國角度來說,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美國之間仍然有著比較明確的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所以在意識形態(tài)上,中俄雙方都和西方世界存在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這種沖突也構成了中國和俄羅斯政治合作的客觀基礎。我們不僅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和發(fā)展道路,我們也希望國際社會更加多元,反對隨意使用軍事手段來推動、推廣某一種意識形態(tài),我想這是中俄雙方政治合作的根本性的客觀基礎。當然,這是我們主要還是從國家的體制角度出發(fā),來談雙方這種共同的戰(zhàn)略基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