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前面我們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巨大成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xù)發(fā)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偨Y起來就是:一是堅持,二是進一步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結果,破除教條主義,按照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實事求是,一切以實踐、地點為轉移,從實踐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
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并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長期落后給我們造成了一種自卑感,好像只有洋人說過的才是高深的理論,才有學術價值?,F(xiàn)在,我們要從這種自卑感中解放出來,與西方學者進行平等對話,把這種堅持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我們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并不是說我們沒有過錯誤,但是從整體趨勢上來說,我們在高速發(fā)展??墒牵瑸槭裁春芏嗳诉€是沒有自信心,還在不斷懷疑我們的模式和道路呢?這就是信念問題了。有的信念不一定是科學信念,比如某些宗教,并不科學,但是有很多狂熱的信徒。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一定要把正確的東西轉化為堅定的信念,并轉化為科學的思維方法。比如,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都是我們總結出來的東西,都要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那么,怎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呢?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要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真學,不能不學反而先發(fā)排斥議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是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引導下發(fā)展起來的,一定要相信我們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我們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我們的制度是適應中國現(xiàn)階段發(fā)展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制度自信要轉化成信念,說白了就是一種文化自信。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不是為了個人、為了某個階級設立的,它為的是人民,是全世界大多數(shù)人民的根本利益。唯物史觀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要樹立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要意識到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因此,哲學社會科學的傳播及其功能的發(fā)揮都得以人民為中心。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唯物史觀,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而不僅僅是為了實現(xiàn)個人的榮耀。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聚焦人民的實踐創(chuàng)造,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人民的需要、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什么叫傳世?傳世就是進入人民,在人民中流傳,在人民中產生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所以,不能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如果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那就是僵化的理解,在落實到怎么用上就會變成束縛手腳的東西。我們應該成為真理的探索者,與時俱進,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起來。也就是說,只有堅持才能發(fā)展,或者說只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而且只有開辟未來,本來才更有生命力,這是一個辯證關系。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chuàng)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也是21世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取得成功的奧妙所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