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中國古代的“士”與知識分子(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王彬:中國古代的“士”與知識分子(3)

孟子論“士”

作為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孟子也有許多關于士的論述。主要有這樣兩點:

一、無恒產而有恒心

孟子在與梁惠王對話時說:“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孟子·梁惠王上》

什么是恒產?恒產,即固定的產業(yè);恒心,即仁者之心。雖然沒有固定的產業(yè),卻仍然保持著對仁的向往與堅守,這樣的事情,只有士,也就是知識分子才可以做到。在西方,這樣的知識分子在18世紀才出現,而在我國2300多年前已然出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比西方提早了2000多年。西方的社會學家指出,近代的知識分子,沒有固定產業(yè),不屬于任何有產業(yè)的階層,知識與思想是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因此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從而與孟子的論述完全一致。

二、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一天,弟子陳代向孟子請教,陳代問:“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不去謁見諸侯,似乎是拘泥小節(jié)吧。“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孟子·滕文公下》)如果我們謁見諸侯,諸侯聽了我們的想法,大者可以推行仁政,小者可以稱霸各國?!吨尽氛f:“曲折的是一尺,伸直的卻有八尺”,這樣的事情不妨去做吧。

孟子不同意,說:“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孟子·滕文公下》)齊景公打獵時用旌旗——一種用羽毛裝飾的旗子招呼獵場管理員。管理員認為不符合禮儀而不肯來。景公很生氣,想把他殺掉。對于這個獵場管理員,孔子很贊賞,說:“有志之士,不怕棄尸在山溝里,勇敢的人不怕丟失頭顱”。通過孔子對虞人的贊賞,表明了孟子對士的期待。

士的精神價值

孔孟倡導的士之精神,是儒學綿延不絕的重要原因之一。士不僅具有知識與技能,而且關注國家、關注社會與公共事業(yè),從而超越了個人與小團體的私力,所以如此,是因為士承襲了夏商周三代的禮樂傳統。春秋戰(zhàn)國,禮崩樂壞,禮樂不再出于天子,而是出自諸侯,因此孔子斥為天下無道,既然統治者不能承擔道,那么這個重任便落到士的肩上。就“勢”而言,士與諸侯是無法相提并論的,但是士代表“道”,政權的合法性,只有“勢”是不夠的,統治者可以憑借武力征服天下,所謂馬上取天下,但遠遠不夠,統治者還必須得到“道”的支持,而道則掌握在士的手中,因此統治者要尊重士,從而得到他們的幫助。這就與西方不同。在西方,道是上帝賦予的,通過教會傳遞人間,教會代表上帝的精神威權,帝王之勢的合法性必須得到教會的支持與認可。這是中西文化的重要差異,或者說是研究中西文化不同形態(tài)的重要切口。

總結孔孟等人對士的論述,其核心是:

一、“以仁為己任”,堅持操守而風骨崚嶒,具有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弘毅精神。

二、“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服務社會,而擁有服務社會地位的人,更應該勤勉學習,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三、“行己有恥,不辱君命”,人品正直,有羞恥之心,辦事通達,待人寬厚,謙虛有禮,能夠與兄弟和睦相處。

總之,中國古代的士有獨立人格與高尚操守,為了國家與人民的幸福,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酌蠈κ康恼撌觯粌H是對知識分子,而且對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我們應該認真分析、研究、賡續(xù),使之成為推進我國當代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

(作者為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楊雪校對:蔡暢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