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繁榮法學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馬懷德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發(fā)展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一理論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精華,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有益經(jīng)驗,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寶庫,是黨和國家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法學界應當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意義,認真研究這一理論的科學內(nèi)涵、基本原則、主要特征和根本要求,并將其貫徹到法學各專業(yè),推動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
長期以來,法學界以繁榮法學研究、推動法治建設為己任,把握正確方向,立足中國實際,破解現(xiàn)實問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優(yōu)秀研究成果。但是,也應該看到,法學界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脫離實際、不接地氣、照搬西方法學理論話語的傾向。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學界應當增強理論自信,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研究解決當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如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問題;依法治國與依規(guī)治黨的關系問題;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問題;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問題;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征、內(nèi)在要求、基本原則、發(fā)展方向,等等。法學界有責任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對這些重要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推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
面對日益復雜的法律問題和鮮活的法治實踐,法學學科自身已經(jīng)很難滿足實踐需要。為此,應當消除學科壁壘,培育新興學科、發(fā)展交叉學科,鼓勵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聯(lián)合攻關,爭取在重大問題上取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沈壯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以巨大鼓舞,指明了前進方向。全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創(chuàng)新體系計劃等陸續(xù)啟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教材先后兩次進行全面修訂,教學一線的老師們積極創(chuàng)新形式,用心用情地開展教育教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得到加強、取得明顯成效。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在大學生頭腦里進行思想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久久為功。加強和改進的落腳點是提高吸引力和實效性,關鍵在內(nèi)容創(chuàng)新與方法創(chuàng)新并重。從內(nèi)容角度講,要善于把教材優(yōu)勢轉化為教學優(yōu)勢,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講授與學生的思想關注點有效對接,回應熱點、講透難點、化解疑點。從方法角度講,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把大道理、硬道理講細、講活,做到娓娓論道、循循善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注重引導學生由事實得出結論,從感性走向理性,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立場。一個優(yōu)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既要心中有“真經(jīng)”,又要教學有“高招”,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者的“看家本領”。其中,內(nèi)容為王,更具有根本性。只有自己把“真經(jīng)”讀透了,理解深了,教學才可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才能讓學生感到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者自覺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研究,堅定信仰,練好內(nèi)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