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質優(yōu)良的首都文化品牌
3. 問:文化惠民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安排,北京市的文化惠民工程做了哪些工作?
答:北京市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做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三館免費開放工作,陸續(xù)推動全市體育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xiàn)免費開放。大力推動公益演出下基層服務,實施“星火工程”、“周末大舞臺”、“周末場演出計劃”等重點公益演出項目,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城鄉(xiāng)、惠及全市人民的公益惠民演出體系。2015年全年共有300余家文藝團體參與,演出11000余場,吸引觀眾400余萬人次。出臺并修改完善演出惠民低價票補貼政策,在增加補貼金額和低價票總數(shù)的同時,補貼范圍覆蓋到全市所有營業(yè)性劇場(包括小劇場)。2015年低價票補貼被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年共補貼演出931場,補貼低價票19萬張,補貼金額達2200萬元。深入開展各項公益惠民服務,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農(nóng)民工、殘疾人等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舉辦了一系列示范性文化活動。
4. 問:北京市如何推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答:北京市實施市級品牌戰(zhàn)略,加快群眾文化活動體系化建設,打造貫穿全年,覆蓋全市,四級聯(lián)動,自下而上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2015年共舉辦各類活動2萬余場,參與人數(shù)3000萬人次。舉辦全市優(yōu)秀群眾文化活動匯演,大力推廣群眾文藝原創(chuàng)精品。實施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工程,開展“一區(qū)一品、一街(鄉(xiāng))一品、一社(村)一品”建設活動。大力推廣文化藝術普及,高雅藝術進社區(qū)、民族藝術進校園廣泛開展,舉辦的“閱讀之城——北京讀書計劃”、“北京換書大集”、首都圖書館“文化講壇”等活動也廣受群眾歡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