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殿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歷史學博士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完整報告:http://416w.cn/2016/0412/883905.shtml
分段視頻:http://416w.cn/2016/0412/883877.shtml
《漢書》是傳統(tǒng)史學中評價最高的一部史學著作。一般講古代史學授課的最高程度就是講《史記》、《漢書》或者《資治通鑒》。在傳統(tǒng)社會里,《漢書》的評價和影響比《史記》還要高一些。另外由于《漢書》寫得比較規(guī)范,所以《漢書》一直被視作傳統(tǒng)史學的標本和模仿的對象。古代史家評價《漢書》為“命代奇作”、“史家冠冕”。
今天我們主要講三個方面,一是《漢書》作者的情況介紹;二是《漢書》的編纂成就;三是《漢書》的史學價值。
一、《漢書》作者班固的家世與生平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生在一個世代豪強的官僚家族,他的遠祖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楚國的令尹子文。到了他曾祖父的時候,他們家更加興旺了,從四世祖開始進入官場,他的曾祖父班況使他的家族地位大步提升。班況的女兒在漢成帝時,進入皇宮成為漢成帝的倢伃。班倢伃是古代比較有名的賢良后妃,她的舉止依照禮制,而且經常對漢成帝的行為進行歸戒。
班況有三個兒子,長子班伯、次子班斿、三子班穉。這個三子班穉就是班固的祖父。班況三個兒子都在朝廷做了高官,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這時候班家的勢力是很強大的,可以說一門榮寵已極。當時的人們在形容他們家勢力時說:“建始、河平之際, 許班之貴,傾動前朝,熏灼四方。”建始、河平都是漢成帝時的年號。這種家庭的出身決定了班固對漢朝的感情。另外班固的家庭還有優(yōu)良的學術傳統(tǒng),他的伯祖班伯以通經知名當世,也是著名的學者。他的二伯祖叫班斿博覽群書,學問也非常好,而且曾經參加了中國古代第一次圖書整理事業(yè),這次圖書整理在中國學術發(fā)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中國古代學術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班斿的兒子叫班嗣也是學問非常好,非常有名。
對班固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父親班彪。班彪,公元3年到公元54年,字叔皮。班彪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學者,學術成果很大,在中國古代學術屆很有地位。他曾經做過一篇論文叫《王命論》,《王命論》是一篇重要的政治論文。做這篇論文的背景是在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之前,各種勢力逐鹿中原,班彪認為只有劉秀能夠代表正宗的統(tǒng)治勢力取得天下,所以他做了一篇《王命論》,讓其他割據的政權首領放棄幻想,讓他們承認,只有劉秀才能是正宗的皇朝統(tǒng)治者。
《王命論》的學術影響比較大,但是它的內容攙雜了很多迷信的內容,神權的觀念很多。后來《史記》流行之后,很多學者都對《史記》進行續(xù)作,班彪認為這些續(xù)作學術水平都不夠,和司馬遷的原作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他就自己做了一個續(xù)作,他的續(xù)作一般來講稱為《史記后傳》。這個續(xù)作應該說是比較成功,對班固有很大影響,而且班彪的續(xù)作中的很多內容也被班固的《漢書》所采用,可以說為《漢書》的撰寫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班彪還對《史記》做了一個評論。班彪評論的《史記》是一篇短篇的論文,這篇評論基本上對《史記》進行了一個全面論斷,其中的一些評論標準對史學也有很大的影響。他說《史記》是文質相稱,就是文采和質樸把握得非常好,這個成為后來寫史的重要標準。班彪評論《史記》的論文對后世中國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