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一個比較早的,而且水平很高的,就是泉州清源山老君像。這是宋代人塑的,塑得非常好,衣紋、刻畫、神態(tài)都非常傳神,我們現(xiàn)在摹刻不出來。老子憑幾而臥,我覺得很像莊子描述的“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苔焉似喪其耦”,就這樣一種形象。
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很傳神的老子,但是這是一個老君像,有了宗教色彩。宋代對道教是很崇尚的,把道教定為國教,宋徽宗認為自己是個教主,后來金兵來犯的時候,他派道士們做法,讓三千金甲來抵抗金兵,所以他后來被抓住了。

這個是宋代晁補之的老子騎青牛圖,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我們大家很熟悉,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情景。實際上,司馬遷在《史記》里面,只說老子出關,沒有說騎牛。后來,經(jīng)過葛玄等人的漸次演化,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就成為了一個確定的形象。文人們非常喜歡這個形象,在上圖中,老子騎了青牛在這兒回首,神情非常閑淡,這個青牛也畫得很好。這是文人筆下的老子形象,跟道教沒有關系,是文人去想象中的瀟灑閑淡的老子。

這是明代張路的老子騎牛圖,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這次,老子是一個有準備的老子,你尹喜不是不寫五千言就不讓我出關嗎?這個老子在牛背上就拿出《道德經(jīng)》了,等你尹喜要的時候,我馬上給你。就像我們說的,進門一插卡,馬上開關放行,節(jié)約時間。這個老子畫得更傳神,大家看到,確實像神仙一樣,長須飄飄,既老且有仙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