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講了,我的老師還有傳字輩的老師,像周傳瑛老師,我看他的傳記,我是一邊看一邊掉眼淚。解放的時候,注冊一個劇團(tuán)真的很難,沒人給你注冊,注冊不了再演出就是非法演出,屬于非法經(jīng)營。周傳瑛老師沒有辦法,他們跟王傳淞老師,就是《十五貫》的主演,他們都投靠了蘇劇,私人的蘇劇班子,在那里邊給人家掙一點錢。慢慢地從蘇劇團(tuán)變成蘇昆劇團(tuán),又變成昆蘇劇團(tuán),最后變成浙江昆劇團(tuán),這個過程很辛苦。如果我們今天搞昆曲的人忘了本,現(xiàn)在有錢了拿來幾百萬排一出戲,請一個香港的影視導(dǎo)演來給我排,請一個美國的作曲家,請一個日本的服裝設(shè)計,那排出來的東西還是昆曲嗎?現(xiàn)在我們專業(yè)的編劇都沒有了,誰肯下工夫,填詞、寫曲牌子?現(xiàn)在誰給我們培養(yǎng)專業(yè)的昆劇編劇、昆劇的作曲、昆劇的舞美設(shè)計、昆劇的導(dǎo)演?所以我們這個傳承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的神是什么?這種藝術(shù)的基因是什么?基因是不能丟的,如果丟了的話,就沒有神了,就沒有靈魂了。
那么昆劇作為一個東西要想讓它有生命,要想它發(fā)展下去的話,就要研究它的基因是什么?每一個物種都有它自己不同于其他物種的基因,劇種也是一樣的,如果基因都轉(zhuǎn)了的話,你就是掛著昆曲的牌子,演得也不是昆曲了。
昆曲是什么,昆曲是一個多意的模糊概念,可以是指一個文學(xué)樣式,也可以指是一個清唱藝術(shù),也可以指一種綜合的戲劇藝術(shù)。那么為什么叫昆?。课业睦蠋熡嵴耧w先生說:“昆劇是一種古老的劇種,因為它用昆曲來唱所以叫昆劇”。這是他的原話,有人說不能叫昆劇只能叫昆曲,我說都可以。昆劇就是一種古老、典雅、優(yōu)美、珍貴的中國戲劇藝術(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大融合的典范和代表。
我前面說了四個字,一個說的是古老。古老的劇種不能代表今天的時代,這是第一個界定就是它是古老劇種。
當(dāng)然也有人說是古老劇種不行,因為今天到了信息時代,我們必須把昆曲搞成現(xiàn)代藝術(shù),那么這是學(xué)術(shù)界或者是專家們爭論的問題,我不爭論,我認(rèn)為它是一個古老的劇種。希臘悲劇、印度梵劇都絕了失傳了,昆劇呢? 世界上就現(xiàn)在來講,活著的還能看到的最古老的就是昆劇了,現(xiàn)在我們藝術(shù)團(tuán)到芬蘭、瑞典去演《竇娥冤》,報紙上一打,就說700年前關(guān)漢卿的原著,這就轟動起來,一票難求。就是因為這是中國唯一能夠演得七八百年前的劇本。有個說法是昆曲是百戲之祖,從這個角度講確實只有《竇娥冤》任何劇種都可以演,歌劇也可以演,話劇也可以演?!陡]娥冤》的故事沒有問題,特別是竇娥唱的那一套曲牌,就是800年前的原詞,這個是全世界唯一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說這個劇種百戲之祖是可以的。
第二個說它典雅。典雅就是它不通俗,現(xiàn)在你非要讓它通俗,那就是大白話了,但是昆曲不可以,不能通俗。高雅、細(xì)致、規(guī)范、分行當(dāng)、重程式、四功五法,堪稱百戲之師。我們有很多的地方劇種的祖根就是昆曲,它的動作、身段、表演這些東西全部都是。京劇其實是最好的學(xué)生,京劇是歐陽予倩先生研究的結(jié)果,京劇60%繼承的是昆劇,昆劇里邊包括曲牌、音樂、唱腔、表演、武戲。
比如,有一些武戲索性就不改皮黃了,不用胡琴兒伴,直接笛子或者嗩吶吹著伴奏。京劇里邊特別是武戲非常多,很優(yōu)美,不噪不鬧。當(dāng)然也有人說我就是要鬧一點,我不喜歡那么慢,那你只好去看別的東西了,我不能強(qiáng)迫人家到這兒來看昆劇。有人說昆曲是百戲之母,一個是祖、一個是師、一個是母,其實都可以。
我們還有一些多聲腔的劇種,比如說川劇有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另外山西的上黨梆子有昆、梆、羅、卷、黃。很多的劇種里邊先是吸收昆曲的聲腔,然后吸收昆曲的表演,吸收昆曲的鑼鼓這些東西。優(yōu)美、珍貴、稀罕、難傳、脆弱、稍縱即逝、神奇、浪漫、荒誕,這些優(yōu)點真是取之不竭。為什么這么多人,花那么大力量傳了幾十年,越傳越少呢?就是因為它有稍縱即逝的這樣一個特色。藝術(shù)是在人的身上的,人死了,身上的這幾出戲就沒了。非物質(zhì)遺產(chǎn)靠口傳、心授,這些東西,有的時候老師一句沒說到,傳來傳去,改一點、丟一點,最后就沒有了。
這個稍縱即逝,我是請教了懂外語的人,因為這里頭有一個誤會,就是說現(xiàn)在不能叫昆劇了,得叫昆曲。因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說昆曲是非物質(zhì)遺產(chǎn),這實際上是一個誤解。我們報的是中國昆曲藝術(shù),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討論的時候,全票通過,可是第二天向全世界公布的時候,改了一個字,就是把我們報的英文的文本,昆曲Art china,把那Art劃掉,改成Opera。過了兩年以后,我們又申報古琴,我們還是申報的中國古琴藝術(shù),又是全票通過,然后公布的時候又把那個Art前頭加了一個Music。外國人不喜歡中國人這樣的模糊概念,你是戲劇就是戲劇,你是音樂就是音樂,它有類的,這個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一共分了六大類,你必須歸到這類,要不然你是戲劇,要不然你就是音樂,要不然你是民俗,要不然你是別的什么,它都是有規(guī)定的。因此在公布的時候,他們是給我們改了,我們可能有的人不太清楚,可不敢叫昆劇了,都叫昆曲,因為聯(lián)合國昆曲那倆字沒動,是譯音,昆曲,原來我們申報的Art,把Art改成Opera。
還有這個“非物質(zhì)遺產(chǎn)”,當(dāng)時我們覺得為什么叫要非物質(zhì),好長時間都搞不清楚,要找昆曲里頭哪點是非物質(zhì),哪點是物質(zhì)。非物質(zhì)一定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才叫非物質(zhì),說這個這么好看的東西怎么會是非物質(zhì)呢?有的專家告訴我說Intangible,它本身就帶有稍縱即逝的意思,有這樣一個本義在里面。因此這種東西,這種藝術(shù),你不研究你是搞不清楚的。有的時候去搞了十年八年,還沒搞清楚,這800年傳下來的藝術(shù),不是你三言兩語,摸索一下就會搞得清楚的,要非常慎重。
還有一個寶藏,比如說音樂,現(xiàn)在有一些搞現(xiàn)代歌曲的音樂家,一些年輕的作曲家,我也有一些年輕的朋友,沒有新的曲子能夠?qū)懗?。我說建議你鉆一鉆昆曲,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把全國的昆曲曲牌,搞成一個《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這個書里邊有4466個曲牌,除掉相同的,稍微變化的以外還有2000多個曲牌,這2000多個曲牌可以分為12類,從古代的祭祀樂、宮廷里的音樂、大曲、 法曲,宗教的音樂、民間的音樂、民歌、小調(diào)、船江號子、勞動號子,一直到叫賣聲都有,還有一些是女真族的、蒙古族的、鮮卑族的曲子。應(yīng)該說是縱橫五千年的古代音樂的元素都在昆曲里面了,但沒有人去研究。
有一個老先生叫陳古虞,北大西語系的,他是一個昆曲專家,他跟吳梅先生,韓世昌先生學(xué)了好多的昆曲,他在臨死之前用了6年的時間用工尺譜寫了12本元雜劇譜曲,給出版社拿去,出版社編輯不認(rèn)得工尺譜,給上海音樂研究所拿去,那些研究員也不認(rèn)識工尺譜,不知道能用或者不能用。因為不認(rèn)為工尺譜所以他這譜子寫的在好也沒有用?,F(xiàn)在北昆院沒有作曲家,這么一個博大精深的一個音樂寶藏,沒有一批人來好好地研究它,那它肯定就會失傳。所以它的前途有可能跟希臘悲劇一樣。我今天就先說到這兒,謝謝大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