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從國際直接投資體系看。在國際投資體系中,現在全世界有6000多個協議,而且每個星期還要新增加三個雙邊投資協議。這些投資協議都是區(qū)域或者是雙邊的,而不是全球平臺上的。
(三)我國新時期的改革開放政策。總體來看,我國發(fā)展不僅僅面臨內部的新常態(tài),而且需要面對全球經濟碎片化,全球貿易規(guī)則在重新制定,全球金融體系出現分化,國際投資體系缺乏有效協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新時期的改革開放應該怎么做,尤為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
其一,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還有互聯互通國際產能合作這樣一些國際主張,非常具體,并且是能夠找到共同利益的、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一些開放的構想。這些開放的構想對于全球貿易規(guī)則、全球貿易體系的一體化,還有國際金融一體化都是有幫助的。全球貿易一體化的障礙不僅在于規(guī)則、制度,很多時候,非常根本的一個前提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我們在推動的“一帶一路”至少對于區(qū)域性國際貿易一體化是有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的。
其二,我國正在參與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對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整合,一體化也是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的。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我國在原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平臺上積極地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比如我國參與IMF的增值還有份額的改革,我們的發(fā)言權,話語權也在提高。二是在區(qū)域性方面,比如說東盟十加三這樣的平臺上,我國參與到東亞區(qū)域的金融體系改革,并且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三是從我國單邊角度看,我國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對于金融體系的影響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深遠的作用。四是我國還在參與其他地區(qū)的金融體系合作,比如我國參與到泛美銀行的合作,參與到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的一些合作等。
在貿易、投資,包括國際金融領域,我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以開放推動開放,以開放促進我國外部環(huán)境更加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營造一個更好的外部環(huán)境。這是我國新時期開放政策的一個方向。
其三,我國改革開放的落腳點還是在我國經濟內部。2001年,我國加入WTO,打開了國門,由此使得我國的競爭力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提升。沿著這個思路,我國還需要更多的開放,以推動國內改革,打破國內一些比較僵化的阻礙。諸如前面提到的引入服務業(yè)的市場準入,更多地允許外資,包括民營資本,投入到服務業(yè)行業(yè),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業(yè)商品。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構建一個對我國更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據宣講家網站報告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劉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