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高話語權
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相互聯(lián)系、有機統(tǒng)一的。沒有話語權,領導權、管理權就無實際意義。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新聞輿論領域各種“話語”競相發(fā)聲、激烈博弈。提高話語權,應大力推動新聞輿論工作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在眾聲喧嘩中定基調、在思想激蕩中立主導、在國際傳播中奏強音。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效果。當前,有的報道數(shù)量觸到天花板,效果卻趴在地板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高出一籌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缺少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新聞。提高話語權,要堅持“大眾化”與“化大眾”相統(tǒng)一,注重“宣傳的藝術”和“藝術地宣傳”,解決好與人民群眾隔著“一條河”的問題。在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愈益明顯的當下,一套話語滿足不了所有人、一個腔調難以唱遍天下,需要精準定位受眾,通過生動形象、多樣手段來表達,形成各有優(yōu)勢、互相策應的主流輿論矩陣,提高適合不同受眾口味的“烹飪水平”。要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掌握好時度效,多引導人們看本質、看主流、看趨勢,始終保持正向、及時糾正偏向,讓主旋律、正能量主導版面、熒屏、聲頻和網絡,使老百姓真信而非“偏信”。
提高融合發(fā)展程度。面對新聞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渠道多元多樣的新形勢,提高話語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亟須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豐富傳播形態(tài),不失時機地推動融合發(fā)展,做到宣傳對象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落腳點就在哪里。融合發(fā)展不是“分灶吃飯”,而是“并灶生火”。關鍵是抓住“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這個“牛鼻子”,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機整合,實現(xiàn)平臺終端、內容生產、體制機制、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從相“加”邁向相“融”。推動融合發(fā)展要堅持內容制勝,推動內容優(yōu)勢互聯(lián)網化、全媒體化,增強媒體信息內容的核心競爭力,使融合后的新興媒體成為主流媒體,使互聯(lián)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占領傳播制高點的“最大增量”。
提高國際傳播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度互動,國內事件對外“溢出效應”和國外事件對內“傳導效應”相互交織,迫切需要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高國際話語權。國際傳播效果直接體現(xiàn)為講故事的能力,會講故事就有話語權。要抓住融通中外這個關鍵,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積極探索運用跨文化傳播技巧,采取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有感染力地表述自己,解決好“說不出”“傳不開”“叫不響”的問題。堅持“主動發(fā)聲”與“借筒傳聲”相結合,著力培育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媒體旗艦、媒體品牌,積極與國際媒體和機構交流合作,加快海外“本土化”發(fā)展,提高新聞信息的原創(chuàng)率、首發(fā)率、落地率,切實增強國際話語權。
(作者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